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23 0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探索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探索与实践

 

 张玉玲+改革开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张玉玲

 常雪

 张月梅 (佳木斯大学 社会科学部 ,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

 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 民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的。

 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

 建国以来, 以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 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 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来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关键词:

 民生

  中国共产党

  探索

 作者简介:

 张玉玲

 1976.10 女, 佳木斯大学社科部,

  讲师,

  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常雪

 1979.9 佳木斯大学社科部

 讲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月梅

 1977.6 佳木斯大学社科部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

 佳木斯市社科联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研究》

 立项编号:

 12108

 民生问题是世界各国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 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点, 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领导社会主义改造、 建设和改革开放, 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民生。这是党的宗旨使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续改革和加快民生建设, 不仅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民生的期盼。

  一、 改革开放后,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民生问题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 以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生思想。

 他们在领导中国人民致力十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高度重视民生, 大力改善民生, 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可以说,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年代, 也是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三十多年。

  第一、 邓小平确立共同富裕的民生理念 邓小平认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火贫穷,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 而是富, 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共同富裕的民生理念, 有过许多深刻的论述。他有时把共同富裕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坚持, 他说:

 “在改革中, 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 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 一是共同富裕”。

 又说:“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他有时把共同富裕当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看待, 他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社会,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广

 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 生产资料的主人。

 这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反映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 必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 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达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

 正如邓小平所说, 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 没有剥削制度, 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整个社会, 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

 他有时把共同富裕看作社会主义的目的, 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不是两极分化。”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 进一步把“共同富裕” 提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可见, 无论是“根本原则”、“优越性”、“目的”还是“本质”, 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共同富裕” 是邓小平民生观的基本理念。

 第二、 邓小平提出二个层次的民生目标 邓小平所面对的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极为繁重的紧迫的发展任务, 解决民生问题是这些任务的“重中之重”。

 只有解决民生问题, 才能够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只有解决民生问题, 才能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消火贫穷; 只有解决民生问题, 才能够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只有解决民生问题, 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使中国岿然屹立十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敏锐地把握当今时代的大趋势,站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 一再指出,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就是要依靠自己的发展。

 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逐步解决民生问题, 这是邓小平民生思想的重要目标, 也是制定各项民生具体目标的着眼点和立足点。邓小平把解决民生问题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统一起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提出了“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 20 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 到 21 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不仅如此, 邓小平还对每一步的战略目标都进行了量化, “温饱” 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500 美元, “小康” 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000 美元,“富裕” 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4000 美元。

 所以, 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 战略的每一步发展目标都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紧密相连。

 邓小平提出的“温饱” 一“小康” 一“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的民生战略, 是在总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充分思考如何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基础上提出的。“三步走” 的目标, 分别要解决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问题、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问题, 体 现了“台阶式” 逐步解决民生问题的特点。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 我国的民生也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第三、 江泽民提出了“执政为民” 理念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执政为民” 理念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他指出: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 建设、 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二不懈奋斗。” 他认为不仅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且还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 实现人民切实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利益。

 期中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先进文化的出发点, 也是其最终目的。

 并且要求“所有党员领导干部, 都应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吃苦在先, 享受在后”。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就是“三个代表”,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第四、 在“三个代表” 思想指导下,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 经济蓬勃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了准备。

 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 在农村实施了社会

 样啦保险等等, 继续改革和加快民生建设, 不仅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民生的期盼 第五、 胡锦涛总书记确立“以人为本” 的民生理念及提出“五有” 民生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中“人” 主要是指人民群众,“本” 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强调,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亨。”

 而且胡锦涛总书记还提出“五有” 民生目标, 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依、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全民“五有”民生目标的提出, 为老百姓描绘了一幅安居乐业、 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图景。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而改善民生问题, 特别是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 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纵观中外发展史, 民不聊生必将产生动乱; 重视民生则促进社会发展, 保持社会和谐。

 因此, 只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切实关注全体人民的民生问题,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 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总之,

  以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 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条件,面临的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也不尽相同, 但他们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民生, 在理论上对如何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措施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总结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从中得出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结论, 可以为我们今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2.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7:

 15 5.《毛泽东选集》 [M].第 1-}l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6.《毛泽东文集》 [M].第 1-8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7.《邓小平文选》 [M].第 1-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作者联系方式:

 张玉玲

 电话 13512620657. 用申通快递或者宅急送。

 谢谢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探索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 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