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协调利益关系历史经验和启示

时间:2022-08-31 17: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协调利益关系历史经验和启示,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协调利益关系历史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协调利益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利益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能否有效地协调好利益关系, 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绩效。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 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利益协调策略, 也为现实提供了 经验和启示。

 1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利益关系协调

 1. 1 中共创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这一阶段, 在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切实将拥护工人农民的利益作为发动团结工人农民的重要途径, 1922 年 6 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首次明确提出“没收军阀官僚的财产, 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 的要求。

 [2]北伐战争期间, 党也多次提出废除苛捐杂税。

 1930年又规定土地一经分定即归农民私有, 还大大减轻了苏区农民的赋税。

 这些政策得到农民的欢迎, 为根据地的面积和影响的不断扩大, 以及反“围剿” 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

  1. 2 抗日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为此, 争取团结抗战, 维护民族利益成为了 党工作的重心。

  在农村, 党在阶级利益关系上作出重大让步, 停止使用暴力没收地主土地, 改用减租减息政策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在征税问题上, 对各阶层

 的负担有所调整, 晋冀鲁豫边区 1943 年确定, 地主负担控制在其总收入的 48-60%之间, 富农负担控制在 28%左右, 中农负担控制在 13%左右, 贫农负担控制在 3-5%。

 对资本家的政策也趋于宽松。

  1. 3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战结束, 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协调利益关系的出发点。

  在农村, 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剥削“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1947 年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从根本上改变了 土地占有严重不均的不合理状况。

 在获得解放的许多大中城市, 提出要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有力地团结了一批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1. 4 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1949 年建国后, 首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的稳定, 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党从多方面调节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利益关系, 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 分工合作, 各得其所。

  随着“三大改造” 的基本完成, 中国顺利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利益格局向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利益格局转变。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党逐步建立了“大计划、 小自由, 大统一、 小分散” 为原则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在利益分配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

 在利益矛盾化解方面, 随着单位制、 户籍制和信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 最终形成了 以行政权力为主要手段的高度集中的社会管理体制。

 1. 5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一时期,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破过去受平均主义分配严重影响效率的利益格局, 强调释放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以加快发展。

 因此, 在利益分配制度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思想指导下, 党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利益分配制度, 强调“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党的利益矛盾化解方式开始由过去单纯运用行政的、 计划的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 行政和法律等手段转变。

  2 经验和启示

 党成立 90 年以来利益协调策略的变迁历程中蕴含了 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 利益关系协调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

  可以说,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 利益关系的协调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历史表明, 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潮流中, 洞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利益关系协调的策略、 内容、 方式等,使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够始终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服务。

  第二, 利益关系协调必须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因而能够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我们党周围, 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成为我们战

 胜一切困难、 夺取革命、 改革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和法宝。

  第三, 利益关系协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的原则。

  历史上党的利益协调策略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就是较好地做到了“统筹兼顾”, 党的统一战线的历史, 就是统筹兼顾各个同盟者的利益需求,一方面, 积极引导同盟者自 觉地把自 身 利益同国家全局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大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具体利益; 另一方面, 又通过党的方针政策、 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应措施, 使同盟者的具体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从而团结和带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 年)

 [C]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

 129.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 年)

 [C]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

 26.

  [3] 费正清. 剑桥中华民国史. 中[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毛泽东选集: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0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83.

  [6] 毛泽东选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522.

  [7] 毛泽东选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69.

  项目成果:

 此文章为《长三角地区基层党建创新比较研究》(Celap2012-YZD-INS -07)

 课题成果。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协调利益关系历史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 启示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