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时间:2022-09-04 1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供大家参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安生产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 查治理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 患,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三、风险分级管控 1.

 定义:

 1.1 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2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 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3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2.

 职责:

 2.1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2.2 确保公司危险源识别、审核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险源识别、审核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

 险源识别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

 建设流程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按“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审核、确定”→“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风险公告警示”程序进行。

 3.1 设置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审核工作机构 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推进办公室负责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审核工作,以总经理为总负责人,各公司职能车间、保卫、设备、器械、的管理人员及其医疗一线技术人员参加,编制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对各级岗位职工的危险源辨识进行指导、监督、审查。

 3.2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公司的风险点按照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进行划分。

 3.3风险点排查内容 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医疗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

 3.4危险源辨识、审核、确定 公司各岗位职工必须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各级岗位职工结合本岗位易发生事故类型对作业活动、医疗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以车间为单位收集整理危险源辨识结果及提出控制措施,辨识结果由车间负责人在信息化系统进行审核后,提交公司各级管理部门,最终审核、确定。

 3.5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双重预防体系推进办根据辨识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安全员、设备技术员、各车间负责人、医疗员工代表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讨论、修改、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必须合理有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实消除、减少危害和不良影响,防止事故的发生。

 3.6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点辨识情况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不良记录,分析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对风险点逐一划分管控层级和管控责任单位、人员,实施分级(公司级、部门、车间、岗位)管理。

 4.

 公告警示 公司将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型、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予以公布,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或系统对应的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5.

 更新改进 当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办公室、各车间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进行风 险点划分、危险源识别,必要时,修改管控措施:

 a)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 “四新”变化,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 c) 有新、改、扩建项目完成后; d) 结合公司事故案例(通报); e) 日常隐患排查情况; f) 本公司发生事故、事件后,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风险点划分、危险源 识别、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修订。

 当现有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依然有效时,则无必要实施新的风险评价。反之,必须及时更新。

 6.

 有效运行 公司双重预防建设办公室指导各车间、部门、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有效运行,并负责运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职工的晋升、晋级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四、隐患排查治理 1.事故隐患的含义和分类 1.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 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 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1.2.1 一般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 的隐患。

 1.2.2 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 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 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2.1 公司总经理应对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负全面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协调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监督 实施。总经理、车间主任各级负责人对所辖范围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双重预防建设办公室报告。可参考:

 序号 检查类型 检查最小频次 检查组织方 备注 1 公司级隐患排查 一月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 日常巡回安全检查 每天 管理科

 3 员工岗位隐患自查 每班 员工

 4 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一个季度 公司安全员及设备技术人员

 5 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 一个季度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6 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 适时节假日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注:也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隐患排查的程序 隐患排查按“隐患排查准备”→“实施隐患排查”→“分析判断”→“处理上报”→“整改落实”程序进行。

 3.1 隐患排查准备 检查前一般要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确定检查内容、方法、步 骤;在信息化系统中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或者定时任务。

 3.2 实施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的步骤一般是:访谈→查阅文件、记录→现场观察→仪

 器测量;查阅文件、记录的范围是: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3 分析判断 对检查出的各种问题要认证分析判断,确定其危险性,将判定结果录入信息化系统中。

 3.4 隐患处理 对判断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出整改决定,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包 括整改后的信息反馈。整改要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五到位”,将处理结果录入信息化系统中。

 3.5 整改落实 整改(书面、口头)情况要进行信息化系统的闭环管理。谁下的整改意见,谁去负责复查整改结果,形成闭环。

 4.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4.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情况; 4.2 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状态,危险源控制状态,安全警示标志设置 情况; 4.3 作业场所达到职业病防治要求情况; 4.4 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了解作业场所、 工作岗位危险源情况,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况,特种作 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4.5 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情况,从业人员佩带和使用情况; 4.6现场管理、指挥人员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情况, 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未及时发现和制止情况; 4.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情况; 4.8 其他应当检查的安全经营事项。

 5.隐患的建档 5.1 各车间使用双重预防信息化系统排查隐患,形成隐患排查记录台账,部门负责人对员工查出的隐患进行审查,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信息化系统自动汇总事故隐患排查登记台帐。对未整改的项目信息化系统及时预警,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处理隐患,完成闭环,消除预警。

 5.2 公司职工进行隐患排查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进行整改验收的闭环流程,双重预防信息化系统会自动登记并形成事故隐患排查台帐。

 6.隐患的通报与考核 6.1 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双重预防建设办公室组织进行,主要查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漏洞,检查结果将在公司例会上进行讲评、通报以及在信息化系统中汇总公示,并作为各车间月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6.2 双重预防建设办公室每月对各车间运行使用双预防体系信息化系统运行使用的情况进行抽查,对未按规定履行检查的车间和员工提出批评和处罚。

 6.3 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考核方法依据公司《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实施。

推荐访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排查 分级 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