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精选推荐】

时间:2022-09-05 08: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精选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

  摘要:

 在全面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今天, 我们应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机能水平, 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达到培育教师心理素质、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更是使教师获得良好的职业适应, 保持身心健康, 追求人生幸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

 近年来, 随着要求教师加快专业化发展以及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师源性伤害的关注, 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教师心理素质,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已经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否则将会直接危害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1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困境[1]

 1. 1 过重的职业压力

 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中, 教师正经历着来自 社会各界的超负荷压力, 包括人际压力、 职业角色压力、 工作压力、 生活压力、 家庭压力等。超限的工作负荷压力使教师本来就存在的不良反应更加严重同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 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差, 工作量大, 工作责任重,竞聘、 晋级竞争激烈, 社会期待值较高, 加之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

 也不完善, 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 最终使教师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化。

  1. 2 难以回避的职业倦怠

 今天, 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也同样是教师心理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

 职业倦怠是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 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

 其中, 情绪衰竭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分, 是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 表现为厌倦、 易怒和热情衰竭, 是一种情绪、 情感极度疲劳的状态, 这种状态会直接降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完成质量, 减少对学生的赞扬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 人格解体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 消极的行为, 对学生持有否定态度, 尽可能远离学生等; 低成就感是教师对自 己工作不满意, 表现为发现自 己的努力未能带给学生任何变化, 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因而降低了 工作中的效能感,强化了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的倾向。

  1. 3 不断加重的问题行为

 近些年来, 随着家庭、 社会对子女问题的关注度提高, 教师也开始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 对个别教师的负面报道:

 教师的体罚、 变相体罚或者心理惩罚等问题行为导致的师源性伤害事件的发生, 导致公众对教师职业信任度的下降, 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群体的形象, 直接影响了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 间接影响了 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 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意义

 2. 1 教师心理健康的界定

 所谓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 即教师的内心世界与客观外界环境的一种和谐关系, 是教师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 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 还要自我实现, 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2. 2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2. 2. 1 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正确地了解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 这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之一。

 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认识, 接纳并喜欢它, 教师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行为的示范者, 心理的辅导者, 活动的组织者, 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2. 2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教师、 教师和学校、 教师和家长等的相互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 必然可以融洽地处理好这四种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老师愿意与学生、 家长、 同事、 领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具有集体生活的能力; 与人相处时, 尊重、 信任、 爱与关心等积极态度多于仇恨、 敌意、 嫉妒、 漠视、 厌恶、 愤怒等消极态度。

  2. 2. 3 乐观的情绪状态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 是否乐观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 从而影响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遇到困难时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保持镇静, 能忍耐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2. 2. 4 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应该可以独立有新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活动, 不被固定、 僵化

 的习惯模式所束缚。

 例如, 在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经验创造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创设积极友好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教给学生。

  2. 2. 5 积极进取

 追求事业的进步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 有效控制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 勇敢超越自我,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及职业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能和集体保持良好的互动, 在行为上能保持同步; 当个人需要与社会、 集体需要发生矛盾时, 能及时调整自己, 努力谋求一致; 学习过程中掌握优良的方法及策略, 学习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 学会开发自己的潜能等。

  2. 3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2]

 2. 3. 1 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人格发展

 教师的人格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教师在拥有学历、 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的人。

  2. 3. 2 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专业化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 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2. 3. 3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成长

 教师的为人处世的观念、 方法习惯、 对待真善美的肯定和积极引导,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甚至影响到学生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世界观

 和价值观。

  3 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 1 优化社会生态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健全教师的保障体系对教师少一些指责, 多一些理解, 少一点怨恨,多一点支持, 从而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社会媒体应该掌握好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 全面而真实的反应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实事求是避免过度宣传, 努力创设公众尊师教师重德的良好氛围。

 [3]

 3. 2 完善学校组织管理

 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关心教师生活, 关心教师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尽最大努力去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 工作环境, 尊重教师人格,认可教师工作, 让教师拥有发言权, 听取教师的意见, 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使得教师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

 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全体教工大会, 鼓励教师互相交流经验, 互相了解, 公平竞争, 团结协作。

 激发教师不断创新进取工作热情, 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不鼓励教师带病上课, 教师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3. 3 注重自我的心理完善[4]

 教师要学会自我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 比如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做零散的事情, 利用闲暇时间去做有意义, 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 通过采取适当的步骤和方法最终达到有效的结果。

  教师要充满自信, 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个

 人才华和魅力。

 教师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和谐发展, 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世界形成一个网状形态, 这个网状内部包括了工作、 休闲和娱乐、 学生、同事、 朋友和亲人, 关心自己的身体, 精神和心灵的状态, 让这些要素在时间之网中达到均衡和对称, 对于一切人和事, 平衡最重要。

  参考文献:

  【1】

 .

 刘小明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2008 年 10 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

 吴增强 《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 方法、 实务》 2004 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

 .

 周国荣 《中小学教师心理减压方法与策略》 ―《教学与管理》 2007 年 10 月

 【4】

 .

 刘文国 《非智力素质开发与应用―自我教育》 2006 年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