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完整)

时间:2022-07-29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完整)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

 

 附件 1

 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指南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整体设计、系统构建、协同推进,打造“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特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目标 推进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育人体系,使新思想引领更有力度,学校德育和思政工作成效更加凸显,“大思政”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学校治理效能提升更加显著,落实立德树人更有效度,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德技并修。加强党建引领、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遵循规律,彰显特色。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才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培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聚焦问题,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创新理念思

 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注重精准施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亲和力和实效性。

 协同推进,提升效能。强化领导机制,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化构建、一体化运行、协同联动实施,推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建引领育人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高等职业学校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履行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职责和主体责任,解决党建引领作用不充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带动不足问题。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好二级院系(专业部)、基层党组织,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协调互动、育人主体各司其责、各尽其责的全方位育人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纳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学校建设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通育人通道。建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暨“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多部门常态协作、分工负责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解决“三全育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形成良性运行机制问题。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制定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工作方案,健

 全覆盖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育人机制,聚焦重点任务、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完善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协同育人体系。打通学校、家庭、社会、企业、教师、学生各育人主体通道,纵向建立校、院(部)、班三级联动机制,立台账、明责任、破壁垒、扫盲区、连断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交融的工作闭环。

 (三)完善落实责任制,提高思政队伍育人实效。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解构育人全程,系统梳理归纳各类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制定全员育人工作责任制,解决育人主体不明、职责不清,履职不到位,全员育人难以有机衔接、联动的问题。强化领导干部引领和担当作用,将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考核和述职测评的指标体系。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作用,打造高素质思政政治工作队伍,将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设“四有”专业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好管理服务干部队伍,把育人功能发挥成效纳入管理服务岗位职责与考核评价范围。发挥优秀学生榜样作用,积极开展朋辈教育,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事迹影响人、教育人、带动人。履行企业教育责任,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育人作用,促进校企“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提升企业思政教育实效性。

 (四)融通育人要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育人互促互补、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与家校企协同育人有效结合,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全面提升育人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解决育人要素分散、割裂、缺乏协同互动问题。用好课堂育人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见效,使各类课程整体推进,形成育人协同效应。筑牢校园文化育人主阵地,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综合素养基础,系统设计实践活动育人体系,统筹安排特色育人活动,合理布局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各方面、各环节,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协同育人管理制度,提高育人实效。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阵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将互联网从思想政治引领的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

 (五)加强育人评价考核,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才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学校将落实思想政治工责任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评价管理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三全育人”工作评价考核力度不够、改革内生动力不足、综合效果不显现问题。把“三全育人”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融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校、院系(专业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将思想政

 治工作与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提高责任落实行动力和执行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改革,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形成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企业、政府等多元参与、多维评价的有效机制,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将其作为监测“三全育人”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评价常态化监测系统,提高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好“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加强指导、细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各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制定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经费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有关工作经费。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校做好“三全育人”工作的总结推广和选树典型工作,及时将好做法转换升级为育人模式。通过各种媒体和“三微一端”等媒介,推介典型学校案例,宣传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学生先进事迹,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

 

 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部署,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进我校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与学校重点建设目标任务有机结合,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 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 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3.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4. 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

 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工作要求 1. 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坚持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 构建优良育人生态体系。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思政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构建优良育人生态。

 3.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实效上,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四、任务举措 1.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 1 )发挥思政课程育人主体作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造思政“金课”,争创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示范点;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实施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制定并实施《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2 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激发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动性,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选树一批专业课育人名师,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探索“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

 (3 3 )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思政内容的“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等听课制度;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2.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4 4 )推进科研管理制度创新。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育人功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

 (5 5 )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职业道德,有效遏制学术腐败;定期开设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6 6 )加强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加大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力度,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鼓励教师在高水平科研活动中吸收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7 7 )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深化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内容,创新

 实践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

 (8 8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一批创新创业类精品课程,选树一批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积极组织参与“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以及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赛事。

 (9 9 )推动实践育人精品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形式,着力打造一批活动品牌。

 ( 10 )深入推进“ 劳育课”改革。充分发挥劳动课的育人功能,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专人管理组织、专人监督评价;将价值观、团队意识、奋斗精神、纪律观念、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入劳育课;将劳育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使劳育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4.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 11 )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广泛持久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继续办好行知讲堂,增强实效性;充分利用我省丰厚的红色资源和精神标识,建设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体验中得到教育熏陶;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 12 )充分彰显行知文化特色。认真实施好“行知文化育人”精品项目,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育人模式;建好省级行知文化协同育人中心,发挥其思政育人独特作用;用好山西陶行知研究馆,充分发挥行知文

 化传承功能;持续打造原创话剧《爱满天下》,使之成为精品项目;办好“行知试验班”,创新开展好“师魂颂”“陶行知烛光诗文朗诵会”等一批行知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加大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丰富行知文化内涵,使行知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 13 )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提档升级。依据学校《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巩固深化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校园”;用好立德树人展厅、图书馆、书法博物馆、校史馆、气膜游泳馆等文化设施,发挥好体育运动委员会作用,持续提升环境文化、文体活动育人水平;继续发挥好“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社团嘉年华”两个品牌活动引领作用,以项目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努力打造“一(院)系一品”;选树一批校园文化品牌。

 5.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 14 )完善网络育人机制。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整合互联网教育资源,注重表达方式、传播艺术,以学工部“学工在线”、团委“行知青年”等新媒体为引领,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及产品,针对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解疑释惑,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

 ( 15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大对网络新媒体的统筹整合和管理力度,重视融媒体平台建设;主动设置议题,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规范和加强二级院系网站建设,每年开展评比表彰,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积极参加教育部“易班”新应用推广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建好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

 ( 16 )优化网络成果评价。形成一批以青年教师、学生骨干和网络志愿者为主体的新媒体思政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产出一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将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师生评奖评优范围。

 6.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 17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强化各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全面推进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课,实现班级全覆盖;组织好“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发挥心理社团和心理专业学生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 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心理保健能力。

 ( 18 )完善预防干预体系建设。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培育成为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7.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 19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研究梳理学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选树一批“立德树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

 ( 20 )形成科学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兼职管理、出国(境)审批管理等工作管理到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 21 )构建“生涯导航”学生成长成才机制。出台《“生涯导航”教育实施方案》,深化学生成长综合评价体系改革,构筑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育人体系。用好朋辈导师队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服务能力的同时,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 22 )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建设一批思政协同育人基地,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深化与晋中市教育局的全面合作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对接实际需求、坚持实践导向、汇聚优势资源,推进协同育人,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力争形成“一师一课题”“一系一学校”“一处一县区”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走出一条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特色发展之路。

 8.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 23 )建好服务育人示范岗。加强监督考核,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设立“服务育人示范岗”;建设“智慧校园”综合信息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

 ( 24 )强化服务育人品牌建设。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推动学校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厕所文化”等创建活动;信息化建设中,用好校园一卡通,用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线上圈存功能,实现人工充值、自助机充值、银行圈存等多种充值方式并行的服务模式;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安保效能;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师生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

 9.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 25 )健全资助工作体系。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以认定精准为前提,以需求精准为导向,以帮扶精准为核...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

 

  1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2 目录

 一、一级标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二级标题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支部领导、部门专业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校部二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部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专业部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

 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专业部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二)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部二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

 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校园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

 教职员工。

 (四)

 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推动中央关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立项单位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五)

 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管理规范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校、院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五、建设举措

 (一)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马克思主义专业部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

 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专业部每年定期要在学生中开设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三)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校园体艺大赛等专业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工业园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志愿服务等等传统经典项目。

 (四)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普职好班长”“最美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建设美丽校园,大力推进厅(主题文化展厅)、院(书院式学生公寓)、馆(校史展览馆)、廊(校园文化长廊)、墙(校园文化主题墙)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加 (六)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

 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七)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工作有制度,管理到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支部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

 

 学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员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

 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学术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联合攻坚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5.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6.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创新创业、服务地方为导向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互联网+” “暑期三下乡”“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精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

 8.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优化校园美育环境,加强群众艺术类团体建设,统筹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

 9.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创造学生劳动锻炼岗位,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头脑中筑牢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创新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时代主旋律,深入挖掘海洋特色,同时打造非遗、志愿服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加强国旗队、军旅班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打造高端校园文化品牌。加强身边榜样人物选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1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等建设活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3.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门户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14.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生“意见领袖”。

 15.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

 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育建设校园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6.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心理普查,建立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安全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转介诊疗。

 17.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抓好“3·20”“5.25”“9.20”等重要节点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8.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

 19.落实管理育人职责。强化学校全体管理人员育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鼓励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20.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六个一”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院领导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

 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22.提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急救等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就习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 “服务育人示范岗”。

 23.拓宽服务育人渠道。积极探索校友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渠道,创新设计各类校友资源育人平台,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举办校友讲座、校友企业招聘等活动,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学生德育指导教师,进一步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育人优势。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24.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

 过“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家庭脱贫相结合的模式,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打造“保障+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5.发挥学院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分工会、分团委、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健全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党委党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服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主要领导对“三全育人”工作负总责,分管院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其他领导积极配合,统筹领导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学院党委与各党支部要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各部门要围绕十个育人体系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

 3.提高工作能力。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把“三全育人”纳入党建思政研讨会、教育教学研讨会内容,支持思政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4.强化工作考核。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做好典型引导。加强典型选树,积极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推荐活动,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方案

 

  —1—

 附件 2

 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学校典型案例汇总表

 单位名称(盖章)

  报送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学校名称 案例名称 联系人 电话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