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14篇

时间:2023-06-29 11:05:04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第1篇(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阅读真题14篇,供大家参考。

中考阅读真题14篇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1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 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答案】

9.D[解析]宜:应当。

10.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1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衬托莲之高沽。(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12.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3.C[解析]‘‘说”侧重于议论。

(20xx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2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1.解释加粗的词。

①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___

②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_____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___________心情。

参考答案:

1.①少 ②洗涤 ③竖立 ④走

2.①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②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3.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3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

(2)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

(4)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窥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出 (2)树立 (3)少 (4)香气,指品德高尚

2、C

3、A

4、(1)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过了。

(2)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4篇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答案

10D

11C

12D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5篇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可爱者甚蕃。( )

(3)濯清涟而不妖。(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亲近而不庄重;

(2)多;

(3)美丽而不端庄;

2.(1)(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3.(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意对即可)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6篇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 薄:
____ (2) 求:_____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 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来源:黑龙江省中考真题

答案

8.(1)薄:迫近 (2)求:探求

9.(1)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在水中)畅游。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 在水中)畅游。]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10.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7篇

《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宜乎众矣(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小题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少 (2)、洗涤 (3)、亲近而不庄重 (4)、应当

【小题2】(1)、从淤泥里出来却不粘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对于菊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3】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4】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小题5】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重庆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重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重庆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8篇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3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学, “文起八代之衰”。

小题1:B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
用问号,发人深省。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9篇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幕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潮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画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把酒临风 居高临下

B.长烟一空 一劳永逸

C.二者之为 鲜为人知

D.连月不开 豁然开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去国还乡,忧馋畏讥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选段中描写登临岳阳楼所观赏到的月夜美景的语句是

4.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①②两段对第③段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A

2.(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2)这样在朝廷做官也忧,不在朝廷做官也忧。

(意思对即可)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4.第①②两段通过阴晴两幅画面表现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两种感情,自然引出第③段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这样,让两种思想感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做好铺垫,突出了古仁人思想境界的高远。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10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

6.示例:

⑴一个,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1)pián (2)sù

8. (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同”(返回)

9.(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10.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1. 《马说》中的、任用,最终不能”。《千里之马》中的`,而得以脱颖而出。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11篇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12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的

C、安能求其千里也 安:怎么

D、且欲与常与等不可得 等:一样

2、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不能称前时之闻

B、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C、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与邪

3、下列关于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事,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千里马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C、文中“伯乐”指擅长相马之人,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指日行千里的马,比喻人才;
“食与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参考答案:

1、B

2、C

3、B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13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骈( )死于槽枥之间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③执策而临( )之

④才美不外见( )

2.以下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B.以君之力 策之不以其道

C.虽有千里之能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两马并驾

②等同,一样

③面对

④通“现”表现

2.D

3.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②鞭策它,不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4.这句话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有了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才能被发现。在封建社会人才主要靠圣明的君主;
当今社会,人才的脱颖而出主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意思对即可)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 第14篇

文言文阅读。(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是马也( )

(3)执策而临之( ) (4)策之不以其道(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3: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2分)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 通“饲”,喂养(2)这(3)靠近(面对)(4)鞭打(驱使)

小题1:想要它和普通的马有一样的才能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呢?

小题1: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

小题1: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托物言志类中“意象”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理解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

推荐访问:真题 中考 阅读 中考阅读真题14篇 2023年中考阅读真题(实用14篇) 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