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小小文档

时间:2022-07-29 0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小小文档,供大家参考。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小小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小小文档

 

 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020 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国际形势,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00 分)

 答: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纲领

  邓小平曾指出:“毛泽东思想在世界上是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分不开的。”④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反霸斗争的思想,并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从全人类的战略高度,将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方针,并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原则。

  80 年代一开始,邓小平提出,80 年代我们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他指出,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寻求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这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纲领,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首先,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

 不畏强暴的民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是与维护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我们现在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最需要和平,最不希望战争。其次,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在当今这样一个主要依靠经济、科技竞争的世界里,随着在整个世界体系中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繁荣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将更趋显著,对国际局势的稳定以及世界和平的保障作用会日益增强。第三,中国永远不称霸。无论是以前人们称之为“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时期,还是现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既不能把自己与霸权主义绑在一起,也不能自己搞霸权主义。“如果十亿人的中国不坚持和平政策,不反对霸权主义,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己搞霸权主义,那对世界也是一个灾难,也是历史的倒退。”⑤

  二、改变“一条线”战略,实现新时期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

  1985 年 6 月 4 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过去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一条线”战略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国际背景。这一战略自 70 年代中期提出,经历了 70 年代末期的特殊阶段,一直延续到 80 年代初期。它在当时对缓和国家安全问题上所面临的极度紧张形势,使中国摆脱长期腹背受敌的状态,遏制苏联的扩张霸权,起了重要作用。对此,邓小平 1985 年 9 月 14 日在会见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时说:“1969 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我们当时面临的形势是,从美苏力量对比来看,苏占优势,而且张牙舞爪,威胁中国。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的判断是,苏联处于进攻性态势,全球性进攻。毛主席当时从力量对比中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为了制止战争的危险,当时毛主席提出了建立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以对付苏联的挑战。这有个好处,促进了美国和欧洲的联合。美国和欧洲在军备上赶上来了。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改善了,日本、欧洲同中国的关系也赶上来了”。

  进入 80 年代后,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情况下,继续实行“一条线”战略,不仅已无必要,而且对中国不利。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国力减弱,美国在医治越战创伤后国力增强。美国和欧

 洲的联合进一步加强,卡特后期和里根上台后对苏联采取了强硬政策,美苏争夺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在国际事务中,美苏既争夺又对话,是霸权主义的最主要代表。中国作为世界战略格局中一支重要力量,如同某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正如邓小平 1984 年 11 月在军委座谈会上指出的:“中国这个力量,加到任何一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那将不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第二、“一条线”战略本身有其自身的缺陷。“一条线”战略与我国 50 年代实行的向苏联“一边倒”战略一样,以战略关系划线,不利于独立自主原则的贯彻,使我们的外交活动失去了一些必要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由于同一些国家的关系长期僵化,正常的、必要的经济、科技、文化交往也受到了限制。特别是这一战略容易被霸权主义所利用,使某一方通过打“中国牌”增加与另一方对抗的筹码,从而损伤中国的对外形象和对外关系。第三、中美战略关系遭到破坏。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有所发展,但是一直存在着阴影,突出地表现在美国违反两国建交公报原则的“与台湾关系法”和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上。特别是里根在竞选和出任美国总统后,改变了对中国战略作用的估计,并多次声称要大力发展与台湾“老朋友”的关系,扬言中国无权过问美国的台湾政策,主张向台湾出售性能有所提高的武器。这种行为再次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破坏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空间,邓小平及时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代之以更为实际、更为灵活的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这一政策方针,酝酿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于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他反复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决站在世界和平力量,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边,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不称霸,不当头,不结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其中包括同美国和苏联的关系。邓小平认为,这个政策很重要,是一个维护和平的最好的政策。

  调整与发展同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从 1981 年起,中国逐步停止了与美国实际存在的战略联盟关系,并与美国政府就台湾问题和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进行了艰巨的谈判,最终于 1982 年签订了“8.17 公报”,使中美正常的国

 家关系得以发展。1982、83 年间,邓小平多次就正确处理对美、对苏关系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在外交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方针,而不能把自己绑在别人的车子上去。对待任何国际问题,都应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强调,对于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以利用,但不是配合这一霸反对另一霸,也不是在两霸中搞平衡,搞等距离。在国家关系上,要适当调整对美、对苏政策,对美国不应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再讲“战略关系”。对苏关系长期处于僵冷状态,对我并不利,要适当加些温。由于邓小平战略决策的推动,在中美关系曲折中发展的同时,中苏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198Z 年 8 月,中美“8.17 公报”签订后,邓小平即派外交部苏欧司司长于洪亮前去莫斯科,以中国大使“客人”的身份向苏联传递信息,表示中国领导人关心中苏关系的改善,建议双方开始就消除两国关系的障碍问题进行磋商。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从这年 10 月开始,中苏两国派特使,就消除三大障碍问题进行了长达 6 年共 12 轮的磋商。与此同时,双方高层接触不断增多,终于促成了 1989 年 5 月的最高级会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40 多年来一贯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⑥

  80 年代后期,从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中,邓小平敏锐地预见到战后形成的两极政治格局行将结束,世界将进入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他指出,国际形势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⑦万千世界,不同的利益倾向代表着不同的选择,世界向何处去,现实要求政治家们作出回答。1988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时指出,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要建立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此后,他又反复强调,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两件事要同时做,以相互适应。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邓

 小平指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行不通了,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说,他早在 1974 年联合国发言时就谈了这个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仍很突出,他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这样便会明白,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邓小平提出的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的客观依据。第一、旧的国际秩序是冷战和殖民主义的产物,它不利于世界和平,阻碍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所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完全符合联合国的宪章和原则,经受了长期的历史考验。以它为基础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应该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平等的,都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和责任,都有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的自由和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选择强加于别国,并以此干涉别国内政,谋求霸权。第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摆脱了旧的国际秩序中那种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在政治上,它最符合现代国际关系的民主精神,最适应于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多样化的世界国家形态。在经济上,它最能体现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原则,适应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缩小南北差距,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论述题:进入 21 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00 分)

 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

 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 70 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 1987 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

 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科学发展观, 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容“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小小文档

 

 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020 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国际形势,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00 分)

 答:

  邓小平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及其指导下的中国外交实践,是时代的产物,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树立社会主义的和平形象。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⑩把和平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是邓小平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过去“世界革命”观念的重大突破。早在 1980 年 4 月 20 日,邓小平在接受卢森堡记者采访时就明确地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主要地靠自己的力量。革命是不能像商品那样随意输出和输入的”。邓小平认为,在国与国、党与党之间的关系上,应尊重对方的选择。他人不应指手划脚,社会主义是与霸权主义相背离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损害别国主权,搞霸权主义,那就既损害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又损害本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二)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来处理国际关系。邓小平指出,中国观察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如何,不计较意识形态的差别,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主要是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别国的利益。在外交原则上,中国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对外开放上,中国是向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开放。在处理国家关系上,我们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寻求普遍的对话与合作。

  (三)完全的独立自主、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我们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允许任何国家和组织干涉中国内政、侵害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不参加任何集团组织,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关系,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在国际事务中,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说公道话、办公道事,按照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往来、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为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和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四)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新时期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结合和统一。例如,反对霸权主义问题上,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不使正常的国家关系僵化。不会因为反对他们的霸权主义,就不同他们改善关系;不会因为要同他们改善关系,就放弃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在处理诸如南沙群岛等问题,在坚持主权在我的前提下,灵活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在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发展正常、友好的中日关系;特别是在 1989 年北京政治风波后,一方面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强权政治和干涉我国内政的行径,另一方面又积极争取打破封锁和制裁,改善和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使我国取得了外交上的主动、改善了国际环境,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五)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从实际情况出发,邓小平提出了许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如: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找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可靠途径,也有利于消除中美、中英关系中的障碍问题;用“共同开发”的办法解决与一些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办法实现与东欧各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正常化问题;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代替冷战时期形成的旧的国

 际秩序的问题,等等。还有针对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运用自己庸俗的人权观,假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情况,提出要维护人权概念的完整性,国权比人权更重要,人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是实现独立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些都是邓小平求实创新思想特征在外交战略上的具体反映。

  (六)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的自身发展问题。邓小平反复指出,现代化是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总任务,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基础。包括外交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总任务。“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11)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实现了发展目标,我们就可以在世界上理直气壮地说,从十二亿的中国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就会提高,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就会有较大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论述题:进入 21 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00分)

 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的,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下面,了解一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答案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

 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