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谈如何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范文推荐)

时间:2022-09-20 1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如何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谈如何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范文推荐)

 

 谈如何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

 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是一项关系提高全民族素质、 提升国家未来综合竞争力的希望工程, 也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幼儿园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幼儿时期是一生的关键时期, 是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 幼儿德育教育的好坏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 关系到一个民族道德素养的提高。

 作为幼儿教师, 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 复杂、 曲折的发展过程, 是一项有连续性、 一致性的系统工程, 幼儿思想道德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 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 思想道德工作应从幼儿抓起, 注重家庭和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 幼儿早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1、 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 社会化是一种过程, 一个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 通过学习群体文化, 学习承担社会角色, 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 溶于社会, 成为社会成员, 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

 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 与社会交往, 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

 生活中有正直善良、 有欺诈虚伪、 有真善美、 有假丑恶, 光怪陆离, 五光十色的事物, 孩子的一切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玉, 需要教育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 不失时机且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

 幼儿从呱呱坠地起自身就处在社会中,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手段, 孩子通过生活中模仿好的、 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因此, 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 往往会模仿反面的、 丑恶的行为, 容易误入歧途。

 其实从更广的的程度上讲, 家长更是最基层的教育者。

 孩子的社会化培

 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摇篮, 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必须加强学习, 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

 中班一男孩聪明可爱, 与班上小朋友友好相处, 非常懂礼貌。

 一天游戏活动中, 班上一位十分调皮的男孩抢了他的玩具, 还把脸给他抓伤了, 结果第二天这个男孩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就用牙咬小朋友的手, 老师觉得很奇怪, 问他为什么咬小朋友,他回答说:

 “妈妈教我的, 妈妈说打不过小朋友就用牙咬。

 ” 老师听后非常震惊,同时也很痛心。

 从这个例子说明: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的父母。

 因为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 如果家长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那么他的孩子更不用谈了。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家庭成员的言行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的社会化程度能提高吗? 我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质教育, 也是最早、 最长期的道德教育。

 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这一职责, 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卓越的一代。

 2、 重视孩子早期良好品格行为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更是父母的希望所在, 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 受委屈、 受挫折, 因而一味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有的家长这样对老师说:

 “我们小时侯条件不好, 现在条件好了, 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

 ”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缺乏那种在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 形成了追求享乐, 不爱惜劳动成果、 任性、 自私、 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 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少成若成天性, 习惯如自然。

 ” 意思是说: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的, 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例如: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 一位幼儿表现很好, 老师奖励了他一个小礼物, 可在后来的活动中这位幼儿表现得不好了, 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 孩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又哭又闹。这个事例中, 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 任性、 固执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的孩子就是别人有什么我就要什么, 老师让他分东西时, 先选一个最大、 最好的留

 给自己而把小的分给别人等等, 诸如此类的例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 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至, 另一方面是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

 但最主要、 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在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长辈们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 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 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 过分的关心和保护, 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 不懂得分享和付出, 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唯我独尊的心理。

 其次,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如:

 “个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等, 幼儿在耳闻目染、 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具体表现在:

 小朋友摔倒了没人去扶他, 玩具扔了一地没人主动去拣起来等现象。

 良好行为习惯、 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 养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3、 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现在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中, 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 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当今的孩子一味的追求“吃好、 喝好、 穿好” 。

 “爱国”在他们听来是十分陌生的事情。

 在他们幼小的心目中自己是一切、 什么都是以我为中心, 如果问他长大后干什么? 很多孩子回答:“当经理、 当董事长、 当警察”。他们的目的是当经理、 当董事长有钱, 想要什么, 就有什么。

 当警察有枪, 坏人就不敢欺负我, 可很少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 建设祖国。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人们过度追求享受, 而降低了对祖国的热爱,很少有人想到我做这件事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

 爱国教育应从小培养, 如果把一些爱国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 作为教师, 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用丰富多彩的、 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孩子的生活中,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 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一日活动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常规教育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 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 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 、 爱祖国、 爱集体、 爱劳动的情感, 培养幼儿诚实、 勇敢、好问、 友爱、 爱惜公物、 不怕困难、 讲礼貌、 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 行为、 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 有的幼儿帮助别的幼儿穿衣服、 系鞋带, 游戏时把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 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 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 鼓励好的典型, 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 打架、 骂人的孩子随机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 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该做的, 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 孩子亲眼目睹、 亲耳倾听, 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教育, 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会使孩子终身难忘,受益匪浅。

 2、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思想道德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 家庭环境的好坏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 “ 严谨、 诚实、 守信 ”

 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

 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 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

 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 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

 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

 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

 俗话说: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因此父母要时

 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生活中互相尊重、 互相谦让, 与邻里、 同事友好相处、 关心别人, 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为幼儿做出榜样。

 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适时做出正确的评价,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坏的, 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为孩子指明方向。

 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去旅游, 认识祖国的山山水水、 名胜古迹, 让幼儿了解我国地大物博、 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 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3、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 不失时机的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通过书中、 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 心灵上引起共鸣, 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愿望。

 在喂养小动物、 照顾小花小草的过程中, 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

 因此当生活中与小弟弟、 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 幼儿自然就流露出“爱心” , 并付之行动—去帮助他人、 为他人服务。

 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 要及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 如点名、 发小红花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 使幼儿主动形成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幼儿园五大领域中,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主动性,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4、 家庭、 幼儿园、 社区之间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 共同搞好幼儿德育教育 在幼儿德育教育中, 幼儿园、 家庭、 社区三者要互相配合, 教育要协调一致, 假如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而家庭则相反, 孩子就会迷失方向, 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德育教育要全面, 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 定期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园联系栏等, 及时传递信息, 相互沟通, 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 如:

 利用重阳节组织幼儿和社区的爷爷、 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

 目, 对幼儿进行尊老敬老教育。

 家长、 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从小培育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 只有根基扎实, 大厦才能巍然屹立。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德育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并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地努力, 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为此, 幼儿园、 家庭、 社区各方面要协调一致, 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 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道德修养,让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成为健康活泼、 好奇探究、 勇敢自信、 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推荐访问:谈如何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 幼儿 思想道德教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