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太原红色教育基地【完整版】

时间:2022-09-20 1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原红色教育基地【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太原红色教育基地【完整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太行老区山西省武乡 县城, 1988 年建成开馆, 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馆名, 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纪念馆。

 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重点博物馆,挖掘与弘扬伟大太行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开馆以来, 成功地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 江泽民、 曾庆红、 李长春、 刘延东、 刘云山、 曾培炎以及杨尚昆、 刘华清、 李德生、 宋平、陈锡联、 陈慕华、 秦基伟、 宋健、 钱正英等老一辈革命家, 年平均接待观众 50 万人次, 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出应有的贡献。

 太原解放纪念馆、 牛驼寨烈士陵园位于太原东山的牛驼寨。

 这片土地当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

 牛驼寨地势陡峭, 沟壑纵横。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攻守太原的军事要塞, 有“太原门户” 之称。

 在解放太原战役中, 我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 力举攻克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塞。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从此, 推翻了阎锡山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罪恶统治。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 启迪后人, 褒扬攻打东山四个要塞争夺战牺牲的烈士, 一九五九年, 中共太原市委、 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牛驼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建成之后经过四次大的扩建修葺又于一九八八年决定在牛驼寨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太原解放纪念馆。

 这项工程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四日破土动工,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解放四十周年之际竣工落成。

 扩建后的太原解放纪念馆和牛驼寨烈士陵园以东西走向横贯主线, 全部占地面积九万三千余平方米, 分为纪念碑区、 展览区、 陵墓区三部分。

 整体建筑雄伟壮观, 跌宕起伏。

 错落有致, 疏密相间, 构成一幅宏伟绚丽的立体画图, 给人以肃穆之感。

 纪念碑区由凯旋门、 太原解放纪念碑主碑、 副碑等建筑组成, 徐向前元帅手书“太原解放纪念碑” 鎏金大字装点丰碑, 充分显示了太原解放的伟业将与日月同辉, 与天地共存。

 拾级向东穿过牌楼, 进入展览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 的烈士纪念碑矗立于广场。

 南北展室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为了真实再现太原解放历史全貌, 整个展览室从征集到的二千余万字的文献资料和七百余幅历史资料照片中搜集成八万余字的展出文字, 五百余幅照片, 从六个不同的侧面历史地再现了 太原解放的雄伟画卷和战斗史实。

 循东进入墓区, 一片苍松翠柏, 郁郁葱葱, 这里安放着当年在解放太原攻打东山牛驼寨等四大要塞时英勇牺牲的一千八百九十八位烈士的遗骨。

 墓地中央, 矗立着烈士纪念堂, 这座采用重檐结构, 古朴典雅的宏大建筑座落在绿丛之中, 堂内嵌刻着解放太原战役英勇牺牲的五千五百多位烈士的英名, 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彪炳于册, 永垂青史。

 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位于阳曲县侯村乡 店子底村(县城南 10 公里处)。

 在解放太原战役中, 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支前工作, 参加支前人数 9.53 万人, 总服务人工 131 万个, 为解放太原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店子底村因为当年地处通往太原东山和牛驼寨的必经之路, 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和川流不息的担架队、 运输队、 民工队组成的支前大军以及粮站、 草站、救护站、 物资站和前线指挥部、 后勤指挥部汇集在这个小山村, 展开了解放太原战役雄壮激烈的历史画卷。

 为了铭记和珍重革命历史, 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阳曲县国税局党总支在广泛发动党员、 干部从多方渠道查阅文献资料, 收集革命文物的基础上, 根据解放太原战役中阳曲老区人民踊跃支前的光荣历史, 在店子底村创建了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基地——支前纪念馆。

  支前纪念馆占地 150 平方米, 设有三个展厅。

 馆内收藏了 解放太原战役中阳曲人民支前援前的 300 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和百余件革命文物。

 第一展厅为支前实物图片展。

 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成立支援解放太原支前指挥部、 地下党员当向导、 阳曲东山群众支援攻克牛驼寨、 阳曲新区妇女全力支援攻打太原、 召开庆功大会。

 第二展厅为解放太原战役实物图片展。

 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 解放太原战役中攻克东山四大要塞、 围困瓦解、 总攻夺城等重大战斗的经过, 真实再现了 解放太原战役这一历时最长、 参战人员最多、 战斗最为激烈、 伤亡最为惨重的城市攻坚战的全过程。

 第三展厅为支前文献资料展。

 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展现了太原

  解放前夕阎锡山黑暗统治下剥削深重、 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人民群众渴盼解放的迫切愿望以及解放太原过程中战役准备情况、 人民群众支前情况、 军民伤亡情况等翔实的基础数据, 有力地证明了解放太原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文水、 寿阳、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中华傅山园:

 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是傅山先生的故里, 今年为傅山先生诞辰 400 周年, 经向阳镇党委政府组织, 西村、 金龙城建总公司参与, 三方联合组织开发了 “中华傅山园”。

 等涉及城市建设、 历史、 文物的 12 个单位成为太原市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将以公益为主免费向市民开放。

 于 2006 年 8 月 28 日开工兴建的一座主题文化园, 占地 70 公顷, 总建筑面积 45000 平方米, 目前已建成牌楼、 状元桥、傅山祠、 石道人、 真山堂、 洞庭院等,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 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傅山文化, 让傅山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据介绍, 经过层层申报和遴选, 同时成为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还有太原市规划展示大厅、 太原市档案馆、 晋源区龙山道教石窟、 太山历史文物景区、 晋源文庙、 阳曲县青龙古镇、 不二寺、柳林河悬泉寺、 庙湾乡 水峪村晋绥三分区旧址。

 姚村镇杜里坪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晋源区):

 1937 年“七七事变” 之后, 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华北。

 11 月 8 日, 太原城沦陷, 清源、 太原、 徐沟等县相继失守。

 国难当头, 共产党人深入敌后, 成立了清太县工作委员会, 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斗争。

 1938 年 1 月,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杜里坪村成立, 同时建立了地方武装——清太徐抗日 游击队。

 抗日战争中, 中共清太徐联合县委由一个支部发展到十几个支部, 抗日 武装发展成为拥有 13 个基干游击队、 总数达 700 多人的队伍, 活动在西山一带, 不仅保卫了边山抗日根据地, 而且不断深入平川破坏敌人交通、 袭击敌人据点, 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娄烦县米峪镇战斗纪念地(娄烦米峪镇乡 国练村)

 :

 米峪镇战斗纪念地遗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 国练村。

 由“米峪镇战斗纪念碑” 、 烈士陵墓、 米峪镇战斗遗址 3 部分组成。

 1940 年 6 月 1 日 700 余名日寇向我根据地疯狂“扫荡” , 在此被贺龙司令员指挥的 120 师 358 旅的独立第四团和 716 团包围, 激战 3 天 3夜, 全歼该敌。

 这是一次驰名晋绥的歼灭战斗。

 在战斗中一百多名八路军指战员永远长眠在娄烦县的土地上。

 1995 年 7 月 , 参加和指挥过米峪镇战斗的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杨秀山将军重返娄烦看望老区人民时, 题写了 “米峪镇战斗纪念碑” 碑名。

 并在 1996 年经全县共产党员捐款, 于清明节在国练村潘南公路东侧建起了“米峪镇战斗纪念碑” 。

 碑身 的正面锲刻着杨秀山将军题写的碑名为“抗日殉国烈士, 永垂不朽” , 碑身的背面是记述米峪镇战斗和建碑经过的碑记。1997年清明节, 在文化部驻娄烦县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 经过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义务劳动, 在米峪镇战斗最激烈的战场和掩埋牺牲烈士遗骨较多的国练村西山的烈士岩上, 建起了“米峪镇战斗革命烈士陵墓” 。

 国练村中还保存着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战士用火攻焚烧被日 寇占据负隅顽抗的楼房遗址。

 遗址由 8 孔砖石窑洞及砖木结构的大门组成。

 遗址上弹坑、 焦痕至今清晰可见。

 乘着春色, 唱响龙城红色旅游

  太原新闻网

  2005-02-03 10: 17

 太原日报

  60 年前, 红色火焰照亮了并州大地, 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抗击侵略者, 解放劳苦人民。

 他们把鲜血、 生命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200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 也是我国的红色旅游年。

 太原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 也是我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很多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工作、 学习、 生活、 战斗。

 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并州大地。

 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不仅能够让人们牢记过去的优良传统,还能为我市旅游开发提供一条有特色、 全新的发展渠道。

  随着太原成成中学的学生从老八路手里接过鲜艳的红旗, “红色之旅· 太原行” 活动正式启动。

 太原市的红色旅游资源现有 27 处, 除了大家熟悉的双塔寺、 牛驼寨, 还有见证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成功的五一广场, 见证解放战争胜利的成成中学, 五一路的国民师范学校等地, 尽管这些旧址已经依稀难辨, 却一直在人们心中传播着可歌可泣的中国革命的历史。

 “红色之旅· 太原行” 系列旅游活动启动, 目的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伟大祖国的革命热情, 自觉地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承下去、 传播开来, 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今天, 这些记录着光辉过去的遗迹, 已经成为人们缅怀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随着中国抗战胜利 60 周年的到来, 它们也将迎来新的一页。

 春节就要到了, 这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乘着春色, 龙城太原将唱响“红色旅游年” 。

  古交市

 古交是革命老区, 在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我党为建立革命根据地, 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和敌伪开展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中,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 革命纪念建筑和革命文物。

 一、 晋绥边区八分区驻地旧址

 晋绥边区八分区驻地位于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西, 原为明嘉靖年间村庙。

 抗日战争时期, 古交是晋绥边区南部的前沿阵地, 八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长期驻在关头村。

 地委书记罗贵波、 副书记张永青、 专员康世恩、 司令员王长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军民对敌进行艰苦壮烈的斗争。

 1943 年冬, 中央领导彭德怀、 刘伯承等路经关头村小住。

 1944 年九月间盟国记者团前来参观, 也在关头逗留数日。

 同时, 黄河日报社、 印刷厂、 分区电台曾移驻关头村。

 1944 年地委根据延安整风精神在关头村观音堂内兴办了第一期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集训班, 前后进行了八个多月的整风运动。

 殿堂即为当时集训班的礼堂。

 二、 睦联坡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常安乡 睦联坡村东约一华里的阶地上, 距古交五十华里。

 始建于 1944 年 7 月, 原占地五亩, 陵中建有高八米的纪念碑。

 碑身由青石制成。正面为“晋绥边区第八分区党政军民殉国烈士纪念碑” 十九个宋体大字, 碑顶屹立着抗日战士的英姿石雕像。

 碑阴为晋绥军区政委林枫撰写的碑文, 两侧缕刻着殉国烈士的英名。

 其中较著名的有八专署专员顾永田, 八分区副司令员刘德明等。

 在碑文上题词的领导干部有:

  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题词是“民族英雄” 晋绥军区政委关向应的题词是“浩气常存” 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题词是“民族之光” 军区政委林枫的题词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

  晋西北行署主任续范亭的题词是“纵横奋威汾水旁, 未酬壮志身先亡; 今挥热泪著勋绩, 常使英名万古扬”

  1983 年陵园扩建, 购地 15 亩, 现为古交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太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三、 南头烈士纪念塔

 常安乡 南头村抗日战争中驻有八分区医院, 有不少伤员从前线转来住院治疗, 其中有些重伤员因抢救无效而牺牲, 便就近择地掩埋。

 八分区卫生处于 1946 年 3 月 4 日在这座坟地里建立了纪念塔。

 塔基是正方形, 长宽各 1 米。

 高 2. 5 米, 塔身为砖砌。

 中间嵌有青石碑。

 正面为八分区卫生处领导题词。

 杨文安的题词是“为国为民, 英名不朽” 曹光林的题词是“秉正气, 生来英勇; 为人民而死, 死的光荣” 。

 塔后葬有为抗日战争负伤牺牲的烈士二十余名, 现为古交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四、 草庄头战斗遗址

 草庄头战斗遗址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 草庄头村西 300 米的山梁上。

 抗日战争时期, 日寇在此构筑钢筋砖石据点, 面积约 3000 平方米。

 中有主碉,西有巷道并有住宅 10 余间, 四周有若干小碉堡, 曾住敌寇一个小队、 伪军 60 余人。

 凭借地势险要和筑起的碉堡, 控制着我草庄头一代和玉道川的大片地区, 经常四出“扫荡” 烧杀抢劫, 奸淫掳掠, 无恶不作。

 草庄头一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鬼子汉奸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决定拨掉这个钉子。

 在 1943 年 3 月的一天经我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和周围各村民兵伏击, 围困 6 个月, 于 1943 年 9 月 28 日彻底摧毁该据点, 全歼守敌近百余人, 缴获机枪五挺, 掷弹筒三个, 步枪八十余支, 电台一部, 子弹数万发, 及其它物资。

 五、 水泉寨古交解放纪念碑

 水泉寨位于古交市中心, 南依千佛寺, 东靠市民广场, 周围环境风格各异, 相互衬托, 齐增秀态。

 占地面积 15 公顷, 因有淙淙泉水常年不息而得名。

 公园始建于 1989 年。

 它因地处水泉寨山而得名。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园名。

 东园属苏州园林风格。

 有苏式园、 儿童乐园、 动物园等

  三个园区。

 主要景点有...

推荐访问:太原红色教育基地 太原 完整版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