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时间:2022-09-08 16: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供大家参考。

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 五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老子》 的语言、 行文、 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导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函谷)

 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 五千余言而去。

 ” 以此作为导入文字, 创设情景。

  作者生平简介 老子(前 60 0年—前 4 7 0年之后), 春秋时思想家。

 姓李名耳, 字伯阳, 又称老聃,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 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 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 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 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 管理藏书的史官)  ,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他问礼, 后退隐, 著《老子》 。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 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

 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又名《老子》 )

 , 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 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 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 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 。 在中国, 儒教大体上是占统治地位的哲学。

 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之间出现鲜明的对立时, 中国人大都遵从后者。

 但是老子大体上深受儒家弟子的尊敬。

 况且在许多情况下, 道教思想直接被儒教思想所吸收, 因此对数以百万计的自称非道教徒的人都有影响。

 同样, 道教对于佛教哲学, 特别是对禅宗佛教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虽然今天没有几个人自称是道教徒, 但是除了孔子以外, 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像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介绍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王权下放, 陪臣执命, 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 “天命观” 和“天道观” 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 老子形而上学的“道” 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

 决“天命观” “天道观” 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文言知识积累   A 、 读音  音声相和(h è )

   夫(f ú )

 唯弗居  受国之垢(g ò u )

   虽有舟舆(y ú )   B 、 重点字词   ①道(自然规律, 自然法则)

 可道(演说, 说出)

 , 非常(非:

 不是; 常:

 永恒不变的, 为两个词)

 道(自然规律, 自然法则)

 。

  ②名(名词、 名称、 称呼等)

 可名(叫出)

 , 非常名(名词、 名称、 称呼等)

 。   ③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以为:

 应为“以(之)

 为” 的省略, “把(它)

 作为”之意)

    ④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

 即使, 表假设关系)

 。

  ⑤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

 。

    C 、 《老子》 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②格言: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 、 断句难点   ①“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应断为: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    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察其徼”   应断为: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察其徼。

 ”    2、 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老子其人其书, 自学教材第 20页“阅读指南” 之“《老子》 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以及“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  课文讲解 一章 【翻译】

 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 都不是永恒的道理。

 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

 无任何名称, 正是天地的元始。

 有最初的命名, 乃是生育万物的神母。

 所以:

 从永恒普遍的虚无, 可以理解道的消隐。

 从永恒的存有,可以观察道的连续。

 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

 它们竟是如此玄奥。

 玄奥呵, 玄奥!

 这正是洞察宇宙间一切神秘的大门。

  评析:

 本章开篇明义, 树立高标。

 “道” 是这章(也是《老子》 全书)

 的核心概念, 是老子最高的哲学范畴。

 在这里“道” 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 是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 具有无限的潜在力量和创造力, 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

 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

 “道” 具有不可言说性, 不可以概念化, 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本源!

 本章旨在说明:

 (1)

 “道” 具有不可言说性, 精深玄妙;(2)

 “道” 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

 “无” 和“有” 用来指称“道” 的, 是用来表明“道” 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过程。

 “无” 并不等于零, 相反,   因为“道” 具有潜藏的特性, 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 所以老子用“无” 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 的特性。

 “无” 在老子看来, 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 蕴涵着无限的“有。

 ” 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发点。

 老子就是从这里出发, 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 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

 “道” 就是道, 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

 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 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这个“古道西风瘦马” 的道, 便是道路的道。

 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

 “道者, 径路也。

 ”  (二)

 “道” 是代表抽象的法则、 规律, 以及实际的规矩, 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 中所说的:

 “天道远, 人道迩。

 ” 如子思在《中庸》 首章中所说: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 孙子所说:

 “兵者, 诡道也。

 ” 等等。

  (三)

 “道” 是指形而上的道。

 如《易•系传》 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 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

 ” 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

 ” 玄妙幽微, 深不可测了!

     

推荐访问: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诵读 主题教育活动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