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行稳致远:担负起科技创新重要使命

时间:2022-09-07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稳致远:担负起科技创新重要使命,供大家参考。

行稳致远:担负起科技创新重要使命

 

 行稳致远:担负起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 学校 2015 年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综述

 推进部省共建工作;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参与我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试点……

 科技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一年来,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对接转型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建设环境,促使科技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的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实现了长足发展。

 “部省共建”工作有序推进

 2014 年 12 月 22 日,学校成为部省共建高校;2015 年 4 月 17 日,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签署“共建协议”。这两个日子,成为学校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时刻。学校进入了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

 共建,意味着支持与共赢,机遇和挑战。通过部省共建,积极争取在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上给予学校重点扶持,在国防科研项目及成果申报、产学研基地、高水平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给予学校政策倾斜,为学校不断增强国防学科特色和服务国防的能力、实现特色发展,搭建宽广的平台。

 一年来,学校积极有序地推进部省共建各项工作:成立了部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部省共建”工作方案》和《军工保密防护体系建设方案》,构建了适应学校开展军工科研项目研究的制度体系和防护体系;组织相关学科凝练国防科研方向,筹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制定了军工保密资格认证筹建方案,申报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启动了“武器装备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科技服务能力和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科研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一年来,学校坚持“人才、项目、基地、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挖掘潜力,集中力量争取高层次项目和科技服务项目,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科研和社会服务经费达到 3500 余万元。

 我校教师姜平晖、袁永久、肖禹蓁、张宇主持申报的四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16 个项目分别获得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首次获得了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而全市仅有十个项目获批立项。

 在科技获奖方面,我校教师也取得了较大收获,获得省级及市厅级科学技术奖和社会科学奖 18 项。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获得专利授权 104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5 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51 篇被 SCI、EI、ISTP、CSSCI 检索收录。

 学校积极参与我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国家战略和我省实施“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和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科优势,学校在公路工程建设、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汽车检测服务、复合材料应用等领域,加强了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船重工 703 研究所、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哈尔滨万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了产学研用有效结合,技术与市场相互融合。

 一批批标志性科研成果脱颖而出,科研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先后承担了省高校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项目、林区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青海茶格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研究、汽车检测服务项目、复合材料联轴器研究项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培训等项目,拓展了科学研究服务领域。

 科研平台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是提高科研投入效率的基础硬件。学校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组建了服务地方经济、行业产业需求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了体现学校优势和行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为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今年,学校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初步与白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中心、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热质交换研究所等达成了合作构建技术合作中心的意向,拟在磁性功能材料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推进成果产业化,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

 学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新突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我校设立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两个

 工作站整合了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与测量工程公司、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与华正交通监理公司的创新资源,为提升相关学科的科技水平与发展空间搭建了平台。如今,梧桐树已种下,只待金凤来。

 学校面向区域经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学科资源,筹建成立了动力机械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磁性功能材料研究所,探索构建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有效机制,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以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基础,积极组织空间地理信息综合实验室等实验室筹建、申报省重点实验室。

 学科内涵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坚持“凝练方向、构建团队、开展研究、培养人才、建设平台、促进交流”六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思路,加强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省重点建设学科和十五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内涵建设,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加强测绘科学与技术国防特色学科建设,积极培育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国防特色学科。

 积极探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年来,学校深入推进省教育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交通运输工程、测绘工程两个优势学科专业领域,开展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双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为申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奠定了基础。继续推进与长安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和锻炼双导师队伍,构建研究生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为学校独立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积累了经验。积极开展硕士授权点筹建工作,以部省共建为契机,向省学位办、省教育厅提交了申报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申请

 站在学校发展建设的新起点上,谋划“十三五”学校科研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布局,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强化管理服务,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研工作行稳致远,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航程中,切实担负起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

推荐访问:行稳致远:担负起科技创新重要使命 担负 科技创新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