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01 12:25:1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完整文档)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路径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 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的设立,是加强社区各类资源整合,增强街道党工委核心领导力量的重要制度创新。如何选好、用好兼职委员,发挥其带头表率作用,引领、带动社区各类各级区域单位立足社区,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共谋发展、共建和谐,一直是基层治理工作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强化党建引领,激发治理活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开展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模式,推行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 。随着社会变迁城市发展,基层工作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党组织基层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面对新问题要有新的解决方法,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工作模式,党组织基层工作的开展不能完全依托于社区党员,还要发挥兼职委员的作用,扩大基层服务的队伍,双管齐下。

 二是链接资源,挖掘兼职委员的内在优势 。兼职委员是辖区内单位的党员,根据辖区内单位类型及特点,挖掘社会资源链接到社区党组织基层工作当中,同时,挖掘兼职委员的个人优势,为社区党组织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思路与想法,创新基层治理工作。

 三是完善规划设计,明确党建格局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兼职委员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有设计创意,关键是对工作全局有所掌控和具体规划,要对制度内容和要求作出符合实际的设计,确保兼职委

 员制度有效推进,发挥实效,对于兼职委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社区对接人员等都作出细化规定,同样对社区各条线工作进行明确细化,以保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四是建设长效 机制,保证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对于兼职委员的管理需建立兼职委员会,并建设长效机制包括人员考核制度、会议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保证对兼职委员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可以有效协助社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索。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乡村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国家社会治理的成效,决定着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随着中国基层社会的大变局,乡村治理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治理的具体矛盾、现实焦点和手段工具都发生重大变化。新时代新起点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分析乡村治里面临的机遇挑战、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在进行乡村治理过程中,盘锦市坚持“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导向,以制度为引领,深入实施“四项工程”,通过“三强化”“三推进”,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盘锦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真金白银投向基层、精兵强将派往基层排忧解难关爱基层,盘锦市村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凸显,村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调查表明,认为落实惠民政策程度高的占89%,村民办事方更快捷的占 95%,干部严格依法办事的占 90%,干部作风良好的占 9%,村支部有号召力的占 88%。

 同时调研中也发现,盘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部分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有待

 提升,少数村党组织在党内民主、党内政治生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村党组织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较慢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少数党员干部服务意识还不强,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较为淡漠,不能有效保障村民的正当利益;部分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在逐渐弱化,农村出现的多种经营方式催生出的一些新兴组织与农民利益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减弱了党组织对村民的管理幅度;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脱离农村实际的党建工作倾向等等。

 分析问题原因,一是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农村“空心化”问日益突出,村党组织队伍后继乏人;三是农村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文明有待提升;四是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影响了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乡村治理、党建先行”,乡村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战略的有效统一,必须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乡村治理的全过,强化党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制度引领和作风引领作用,着力解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力不强、服务能力不高、人才队伍不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不断人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对盘锦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发挥作用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以组织领导为根本保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 紧紧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聚焦条例抓规范,聚焦大局抓发展,聚焦创新抓提升,推动各级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王人职责,确保各项任务精准落到基层、落到支部。第一,严格落实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责任,推动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指导作用,强化条块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实基本教育、基本建设、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保障,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落实到具体思路、具体举措上,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上。第二,严格双重组织生活,强化党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坚持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以实际行动带动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第三,坚持实求是,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实效处做。根据各县区农村的不同特点,结合盘锦市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明确各级党委的工作任务,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防止“一锅煮”“一刀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坚强保证。

 二、以提升班子整体功能为重点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培养 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能力关,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农村党组织输血造血。第一,拓宽选人视野,选派优秀人才到村基层组织指导工作。认真总结选派“第一书记”的经验做法,更精准地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指导和带动农村党组织工作。畅通在职和退休干部教师天生等新乡贤到村任职渠道,运用他们的智慧、能力和激情因地制宜也谋划和推动乡村治理。第二,大力培养储备乡村后备人才,着力解决兴村强村能人缺失问题。有序推进农村致富能手、专业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乡土人才“存”。同时,有计划地为这类能人谋划出路、拓宽出口,打破他们成长进步的“天花板”,让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第三,加强村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 综合素质。各级党委应强化村党务干部教育培训,突出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加强党务知识、党务技能、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第四,在合适的时间以适当方式组织一定范围村党组织成员到先进村进行学习考察。通过看先进学先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切实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本页。第五,强化激励约束。加大探索村干部正向激励举措,根据

 所在村的规模、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实绩,确定村干部年基本报酬和绩效奖金,把村干部报酬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幅度、群众信任度挂钩。

 三、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夯实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各项事务和村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助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第一把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作为路径,精准施策。按照“特色产业强村,全民创业致富”的发展思路,在深入调查摸底、分析各村优势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鼓励各村挖掘资源,打好优势牌,走活特色路,重点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鼓励村级组织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微型企业等,大胆探索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第二,盘活土地资源,进一步提升产业帮扶。在坚持农民家庭土地承包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引导发动村民将闲置的田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统一对外进行经营活动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收益脱钩的难题。鼓励村党组织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引进业主发展集中成片产业并采取合作联营等方式,与业主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实现三方共赢。促进形成“村委会一专合社一农民”合作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合

 作社,探索提出农户出土地、劳动力,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技术、销售服务,双方协商分红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土地折价入股的形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产业,既解决部分农户发展产业缺技术、缺销售渠道的问题,避免农业经营前期戈本高、大规模流转土地违约风险大、土地流转后农民与产业发展无直接利益关联的困境,又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第三,切实增强党员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到项目实施、资金监管等工作环节,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过程群众参与、效果群众评价、利益群众共享,让村民在真正享有获得感的过程中强化对集体的向心力。

 四、以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做实做细做优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党组织规范建设就是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制度流程、载体、方法等规范,强化规范的遵守和执行,以护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市委组织部应对现有规范进行细化,对运行流程、评定考核、制度规范等进行梳理分解分类定下,分层指导,使每个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定有标尺、于有方向、评有依据。第一以便于直接教育监督管理党员为着力点,优化组织设置。组织部门应根据组织形式、产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变化,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

 教育管理监督的原则,推广跨村联带、产业协会党组织等做法,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党建工作的链条延伸到每一个领域,使每个党员都能及时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第二,摸底排查,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当前一些经合组织、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的党支部阵地建设还存在某些不足,应分析具体情况和原因,加强指导,统筹协调,更子地发挥党组织阵地场所的“灯塔”效应、“磁石”效应。第三,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目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党员组织归属感的重要形式,必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第四,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眼点,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强化党员目标管理、积分管理、评星定级等管理方式,深入开展党员户挂牌、党员联系农户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村民代表测评等;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及专人联系制度;推进网格“党员示范岗”机制,根据网格实际和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年龄、身体等实际情况,设置村组长、民事调解、治安巡逻等岗位,按照“一人一岗”的要求,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培育提升现有的典型,形成“每个行政村都树立标杆,每个支部都树立标兵”的选树典型工作新局面,营造“比、学、赶、帮、超”

 的浓厚氛围;对党员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督促和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五,创新学习内容和途径。一是变单一为多样。改单一的学习文件、读报纸为学习导读、重点引领发言、主题式研讨、辩论、典型事迹演讲、观看电教片、多媒体演示等多样性学习。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建立支部红色网站,设立专门讨论区,设立 QQ、微信、微博等网上交流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开展在线党建工作,通过网络阵地开展理论学习、支部活动图片展、优秀教育影片展播等,拓展活动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学习的灵活度和互动性。二是变灌输为互动。针对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只是被动的听众党员意识越来越弱的情况,采取互动式教育。活动中安排党员轮流发言互动交流,让党员感到每个人都是组织生活的主角,在互动中共鸣共进。三是变封闭为开放。讲党课既可请进来,也可走出去;学习交流时打破各类党组织界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邻近机关、企业、村、社区、经合组织等领域的党组织进行共同学了,加深沟通交流,拓宽思路,共同提升。

 五、以强化责任和督导为保障确保常态施治 明确责任,严格标准,跟踪督导,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检查考核和评比。第一,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建立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村级组织办公经

 费服务群众经费、党员活动经费,确保村党组织工作有序运行。第二健全工作机制。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规定,建立建全组织工作制度,形成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做到职明确、标准准确、程序正确,科学规范农村党组织工作。第三,健全并执行考评机制。上级党组织应科学制定村党组织的考核制度,严格考核管理,党建与行政村务工作同目标、同责任、同落实、同检查、司考核,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四,严格奖惩和追究机制。各级党委要建立村觉组织奖惩机制,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公开,做到严格标准、统一验收,达标一个验收一个,对工作推进快、落实标准高,党员群众评价好的村党组织,在评先评优、党费下拨、评定是级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每年进行考核,确保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对工作不力、标准降低,党员群众评价差的村党组织,建立工作台账,展专项整顿,加强跟踪督导,激发各村党组织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农村基层党建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和龙头,从基层党建架构着手调整、完善和改革,以农村基层党建工贯穿乡村治理、保障乡村治理、引领乡村治理,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年的乡村治理格局,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体会文章-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逻辑、困境与路径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工作与各个领域的领导核心,只有坚决筑牢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根基不动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不削弱,才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引领作用,把制度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周期全过程管理意识,将党建引领嵌入社会治理全部脉络,不断创新丰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与路径,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实效。

 一、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既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加强和深化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政治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要求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与根本遵循。我们应当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组织保障、机制创新以及价值引导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不仅能切实增强党的全面领导,还能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工作的靶向应当对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供给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并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各个环节,从而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奠定牢固根基。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坚强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引领者与推动者,在整个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与党的基层

 组织的作用发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时期基层党组织在思维理念、能力素质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以及作风建设,从而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3.注重优化统领与融合协调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需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社会阶层日益丰富多元,利益格局重新分化整合。与此同时,各种“两新”组织以及群团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原有的碎片化、单一化以及扁平化的管理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嬗变的现实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社会多元组织群体之间的指导和衔接以及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多元组织群体的正面作用,将会成为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关键问题。同时,应当不断优化重构党领导下的对社会多元组织群体的统领整合与相互衔接的模式和机制,实现基层党组织与社会多元组织群体的融合协调,从而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强大合力。

 二、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困境

 1.思维理念的陈旧僵化制约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思维理念的更新与变革是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思维误区。应当清醒地看到,有些地方和部门单纯认为开展党建工作没有实际效用,既不能提升工作效率,也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往往认为党建工作具有明显的“务虚”特点,导致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就党建抓党建”以及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同时,某些部门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往往集中强调的是“管理”的价值理念,将传统“管控”思维观念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指导。这种思维理念已然不适应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要求。

 2.体制机制的转型滞后降低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功效。体制机制的完善与高效是新时代视域下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相关体制机制的欠缺与落后严重影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效。在基层社会治理

 过程当中,基层党委政府往往面临着权责不匹配的情形,“权小、责大、事多”依旧是困扰基层党委政府的难题。同时,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尤其需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但是,在现实中不难发现,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路径单一、组织不力以及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效。

 3.素质能力的欠缺不足弱化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欠缺与不足严重弱化了黨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与支撑。现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暴露出软弱涣散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班子不强、内耗严重、能力不够等情况,由此导致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同时,还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着不愿学习的现象,对于新理念、新知识以及新技能的学习存在明显的抵触与畏难心理,因而造成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暴露出观念陈旧、思路不宽以及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头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

  只有不断推进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与全部过程,才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功效与水平。

 1.紧抓政治引领,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作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筑坚实的政治基础。首先,基层社会治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要求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其次,要打破惯性思维与主观臆断的桎梏,坚决摒弃党委政府全方位“管控”社会的僵化理念,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最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让基层各方社会治理力量与资源紧密围绕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

 2.增强组织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组织引领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支撑。因此,要坚持全覆盖和全周期管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根据经济社会的

 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阶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与指导的运作形式和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探索构建区域性或者综合性基层党组织,并且不断打通和拓宽各级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联系渠道。同时,要切实推进以大党建增合力。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应当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轴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环节,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动员力,从而不断发挥各种类型“两新”组织所特有的专业优势与力量资源,进而共同打造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注重能力引领,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基层社会治理干部队伍。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将爱农村、爱社区以及爱奉献的人选拔出来,并为其提供锻炼的平台,促进其增长才干。同时,要注重将各领域专业人才广泛吸收纳入到社会治理人才资源库当中,对于其中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以及职业素养好的人才,应当将他们选拔到重要岗位加以锻炼培养,这样可以为基层社会治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要围绕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供给需求以及治理短板的困境与问题,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引领能力以

 及化解风险能力,这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搭建实践平台。不断强化基层各类社会治理人才的锻炼培养力度,积极探索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科学化设置岗位的职责任务与评价体系等,并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评价,从而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把握机制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活力。注重机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要全面构建“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四级联动体系,不断创新乡镇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与载体,通过进一步推进权限下放破解基层“权小、责大、事多”的枷锁,从而解决以往基层权责不匹配的倒挂困境,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以及精细化水平,进而持续激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与潜能。同时,要科学设置基层社会治理的评价机制。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面纳入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以城市社区与农村为单位,探索构建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会治理考核评价机制。此外,探索构建基层党委政府与各种类型“两新”组织之间的指导协调机制。创新完善共治自治紧密结合

 基层社会治理广泛参与方式,不断激发社会多元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效能。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高新实践

 ****街道面积21.6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总人口30.6万人(常住人口 10.3 万人,流动人口 20.3 万人),企业 15000余家, 农安社区 5 个,城市楼盘小区 46 个。街道党工委现辖 1 个党委,13 个社区党总支,4 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14 个非公企业党支部,直管党员 1315 名。街道、社区共有各类工作人员 393 人,其中机关工作人员 85 人、社区工作人员 110 人、基层服务人员 198 人。

 街道以一网二线三级四平台(网格、线上、线下、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学习平台、服务平台、活动平台、共治平台)党建工作体系为路径,牢牢把握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主阵地的总定位,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格局,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抓党建,筑牢战斗堡垒。

 狠抓支部建设。调优配强支部书记,健全支部架构,以“党建+网格”为抓手,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目标,督导 15 个党总支及下辖支部对标自查、制定方案、整改提升,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强化学习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现全街 1315 名直管党员学习教育、检视整改全覆盖,引领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凝聚发展合力。以互联共建为抓手,13 个社区与 61 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推

 动基层党建全区域融合。

 (二)强治理,确保平安和谐。

 夯实组织基础。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格局,把支部建在小区,把党小组建在楼栋,完善“三纵三横”基层治理体系,发挥776 名“三长”人员的作用,着力推进精细化治理。

 创新工作机制。引导党员骨干依法依规进入小区业主委员会,向小区物业公司派驻党建指导员,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民主自治议事会、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公司“一核四元”的社区治理服务模式。

 回应群众关切。转变工作作风,常态长效开展“四民”走访,坚持街道社区干部全面下沉网格,深入群众,重点解决停水、停电、物业服务水平提升、小区消防、油烟、噪音扰民、垃圾分类、就业、治安等民生实事问题。

 (三)惠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政务服务,常态化推行一站式受理、错时延时上下班等制度,随时让居民“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推进民生实事。加快“十五分钟生活圈”等民生实事和项目建设进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所有项目挂图作战,让群众生活更便捷,让企业生产更加无后顾之忧。

 打造社区品牌。引导社区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挖掘优势,丰富活动内涵,延伸服务范畴,凝练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二、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街基层党建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主

 要表现在:

 一是社区体量大,承担行政性事务较多,工作任务繁重,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标城市精细化治理要求,以及群众的各种需求,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力和凝聚力发挥不够。表现在引领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够。

 三是党员管理难度较大。教育管理党员以支部会议为主,教育方法相对单一,使用一些新媒体、新手段不够;对部分自觉性不强、党性不高的党员难以硬性约束,尤其是对流动党员难以管理到位。

 四是区域化党建的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虽然街道推进实施“大工委制”,但城市基层党建统筹不够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街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互联共建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五是总体上看,绝大部分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虽然实现了全面达标,但与城市发展和服务群众的需求相比,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强,专项工作经费普遍反应较为紧张。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夯实组织基础,坚定治理服务一条心。加大党建创新引领力度,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基层治理”的

 坚强战斗堡垒,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筑牢社会治理的思想根基。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基层党建的首位,用好“新时代讲习所”等实体平台和“学习强国”APP等线上平台,引导党员自觉用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建强社会治理的组织堡垒。切实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三级党组织把基层社会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巩固和完善“三纵三横”基层治理体系。

 三是锻造社会治理的示范标杆。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到规定动作不打折扣,自选动作有创新。

 (二)推进机制建设,织牢治理方式一张网。贯彻落实区党工委 1 号、3 号文,扎实推进联席会议、民主选举、民主协商等十项机制。

 一是健全网格化 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联点干部为指导员、社区干部为网格长、社区协管员为网格员、“三长”、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为网格成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多元共治体系。

 二是健全服务群众机制。以“四民”走访为重要抓手,真实客观掌握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深化网格化服务,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联点办公制度,聚焦打

 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动员街、社干部深入网格、深入群众,真正把问题收上来,把实事办起来,把幸福感提起来。

 三是健全民主化自治机制。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社区各方力量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有效激活基层自治功能。

 (三)聚合要素资源,拧紧治理效能一股绳。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从“基层自转”向“上下用力”转变、从从“一家用力”到“多方参与”,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开放融合、共驻共建共享。

 一是抓“社区书记”传压力。提高政治站位,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责任体系,健全完善“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每半年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述职评议,切实激发社区书记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是抓“党员队伍”添活 力。大力实施“521”工程,常态化推进党员“在职党员进社区”“进楼栋、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活动,激发小区党员身份意识和引领意识。

 三是抓“互联共建”强实力。夯实街道“大工委制”,深化社区“兼职委员制”,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社区党定期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开展扶贫帮困、爱心捐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四是抓“服务提升”增合力。常态化推行“一口式受理”“365 天值班”等服务制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流宜居宜业环境,打造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的****版本。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探索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基层治理推进到哪里,党建引领就覆盖到哪里。近年来,**市**县以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为主线,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幸福社区和活力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路径”。

 聚焦“五个体系” 开启幸福社区之门 聚焦组织体系、宣传体系、队伍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五个体系”,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幸福社区建设,全覆盖组建大党委,换届后及时调整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选聘 4735 名“两长四员”。金沙社区按照党务区、党史区、党视区、党示区、党誓区,规划建设政治生活馆、村史馆,配套建设冯氏书屋、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打造党员群众愿意来、能办事、离不开的“红磁场”。北门岗社区创建“爱心银行”,探索“庭院讲堂”,充分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以小区“五个基本”建设为着力点,推动 247 个小区“四个全覆盖”落地见效。

 面临疫情遭遇战的严峻考验,43 名县领导下沉一线,组建 77 个工作专班奔赴各个核酸采样点,5883 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10 小时完成城区 15.6 万人核酸全员检测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就地扑灭、不蔓延、不外溢”的目标,发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最强音,生动展现了“将军城里无弱兵,红色大地遍英豪”。从 11 月份开始,为适应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按照“平战转换”机制,组建 3 个梯次党员干部“应急突击队”,持续开展“周三社区(村)工作日”,推动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长效化,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坚持“四村创建”激发活力乡村之源 坚持党建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文明兴村,深入推进红色覆盖、红色头雁、服务提升、强村富民、星级创建“五项行动”,构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N+党员群众”工程,围绕“红色文化”“民俗

 风情”“特色产业”“生态宜居”“乡村治理”五大类型,聚力打造了叶河、张家湾等 50 个以传承红色基因、唤醒乡村记忆为特色的“党建+”示范村,其中 12 个村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市级示范村,聚力建设34 个村史馆、12 个政治生活馆,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地、农耕文化弘扬地、乡风文明传播地。

 坚持“五动发力” 绽放红色村庄之美 聚焦建强红色堡垒、用好红色阵地、激活红色引擎、发展红色经济、建美红色村庄,通过规划引领谋动、系统建设联动、领导督导推动、整合资源带动、党群共建互动,先后整合财政和各类项目资金5210 万元,强力推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坚持“一村一品”,八一、盐店河分别以忠诚和英雄为主题进行红色挖掘,引进红培旅游公司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活了起来,实现村庄变美、人心变齐、资源变活、产业变强、气场变大的华丽“蝶变”,成为省内外著名网红打卡地,令中央第四巡回指导组印象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围绕“五进塆组”补齐乡村治理之短 以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文明创建、村民自治、公共服务“五进”塆组为抓手,健全“四会一队”(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卫生理事会、发展理事会和铜锣联防队)等群众自治组织,构建村党支部+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着眼于发挥党员作用,广泛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和联户活动,引导党员围绕干好本职事、完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创先进、争优秀。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 5 个塆组党建示范点的要求,将党群服务中心闲置房屋、闲置民房、文化礼堂、旧校舍、原祠堂等场所为塆组党组织和自治组织队伍开展活动提供阵地,建设 86 个塆组党建示范点,配套完善村民食堂、自强超市、无线网络等功能。百罗村郑家塝塆组织村民捐款 75 万元,建成村民活动中心,党小组会、春节团拜会、红白喜事等都在这里举行,成为男女老少闲暇时最爱去的地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1 【党建工作】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为解决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两难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独辟蹊径,提出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构建坚强战斗堡垒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新方向、新任务,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可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探索方向和发力点,也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必须着力攻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天津市 W 区基层党

  2 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状为实践蓝本,系统探讨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效、困境及提升路径。

 一、天津市 W 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 目前,天津市 W 区共有 120 个社区,134 个行政村,社区、行政村党组织实现全覆盖,社区党员数量和农村党员数量分别超过全区党员总数的 29%和 33%,这为该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优渥的前提条件。同时,该区基层治理形态复杂多样,既有高档商品房社区,又有老旧小区;行政村数量多,占地面积广,人口众多;更兼有村居并行小区,内部情况多样,人员构成复杂。这对城乡基层治理提出挑战,凸显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该区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1.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 该区从以下三个方面夯实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其一,选强配优基层党组织“领头雁”。该区 2018 年村居组织换届,在全市率先完成并全部实现了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这次换届,共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 871 人,平均年龄 40 岁,大专以上

  3 学历占 65%,村委会委员中党员占 82%,女干部占24.7%,35 岁以下年轻干部占 23%。干部队伍明显年轻化、知识化。其二,做优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区大党委制度,建立“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门党小组”网络化组织体系,促进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落实落地。其三,做大基层党建圈层。在已有党建工作领域外,探索城市商圈市场党建新路径,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扩展。多措并举,全方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轴心作用。

 2.突出组织引领,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 2019 年,天津市委在全市全面推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一号工程。该区作为示范区,围绕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全面领导、夯实执政基础这一主线,制定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2”文件,探索构建出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网格为战区、驻区单位和党员为纽带、全民参与的共治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大格局。推进系统完备网格化党建,完善“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门党小组”横底竖边的网格化组织体系,网格化组织体系内进一步细化“书记抓总、委员管片、骨干盯点”的职

  4 责分工。积极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打破农村、社区、驻区单位固有限制,把原隶属于不同系统的基层党组织联结起来,建立社区大党委制度。社区大党委由社区党组织、驻区党组织、社会组织、村党组织及社区民警组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社区大党委书记,其他成员为班子成员,有利于实现有效分工,优化社区资源配备,通过组织引領构建涵盖各方的基层治理大格局。

 3.突出要素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移到基层,更好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该区坚持以基层为接入口,向基层提供人、财、物各要素保障。2019 年,该区在基层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超过 2 亿元,升级改造全区 150 个村和 90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率先完成全年93 个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党群活动载体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按照《天津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要求,根据本区实践,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社区工作者职数设置、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问题。2020 年,该区公开招录了超 200 名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了 6 名公务员,社区工作者队伍也逐步走上了职

  5 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为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天津市 W 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 该区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力不足 有些社区(村)党组织建设弱化,党建力量薄弱,党建主责主业意识不强,如“三会一课”执行不到位,党小组会议不能按时召开,党课教育次数不够、灌输式教育形式,党员教育对党建理论、社会治理理论以及“枫桥经验”等先进经验涉及较少。同时,一些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相关概念及政策措施认识不深。当前基层党组织承担工作太过繁杂,人少事务重,大部分工作时间被用于应付各种检查,开展相应的走访调研的时间较少,对基层问题和矛盾的化解及利益关系的协调不能及时回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党建和治理“两张皮”现象。

 2.基层治理资源整合力不足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仅强调党建的引领作用,同时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形成共治共建共享合力。调研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有效整合区

  6 域服务资源,驻区机关事业单位最易于整合,而社会组织的整合相对薄弱,作为治理主体的居民主动融入不足,多元主体参与度不高,如对“两新”组织的作用挖掘不足,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而资源整合力不足既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足的体现,又反过来制约其发展,因此,必须着力予以解决。

 3.基层党建与治理队伍适应力不足 社区干部和村干部普遍面临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很多工作都是兼职做,职业化水平较低;相应待遇、社会地位、激励措施和职业发展前景吸引力不足,很难引进高层次人才,即使引进来也很难留住,专业化水平较低。同时,在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调研中,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待遇吸引力不足;二是成长渠道不畅,职业发展前途不定;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热情调动不够。上述问题反映出当前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党建队伍与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双不足”问题。

 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提升路径

  7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提升路径,必须做到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已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一手抓问题解决,对已存在的问题,一经发现,立即着手加以解决。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并未止步,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可供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要继续完善这些体制机制,与本地区实践结合,使其更具适应性,同时,更要抓好制度落实,使其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1.找准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不足问题,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建与治理有效衔接。要着力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问题,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教育,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党员培训教育除党性教育外,应更多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理论与实践内容,对社会治理理论及相关政策、“枫桥经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党建体制机制创新、网格化管理、大数据平台运用等进行专题辅导,进而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模式、新方法。鼓励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开展经常性走访调研,善于在

  8 调查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了解基层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党建与治理“两张皮”问题。

 2.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合能力 着力破解基层治理资源整合难问题,要在现有体制机制继续运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整合能力。一是在组织领导体制上,针对现有的社区事务繁杂问题,要进一步厘清街镇和社区职能分工,真正发挥街镇作为政府派出机关的行政职能,发挥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自治职能,服务居民并引导居民自治。二是在共驻共建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一方面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为其提供更加多元的发展平台和公共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现有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承担更多服务职能,提供精细化服务。三是提高社区农村自治能力,提升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党组织要搭建基层群众自治平台,发挥广大基层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扶持志愿者组织,建立村民自治公约、社区议事公约等自治规范,引导和动员其自觉参与基层治理实践[9]。

  9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力量支撑 破解基层治理队伍适应力不足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坚强力量支撑。而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力量支撑,必须抓好基层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反映出的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不足的问题,要科学合理安排配备,解决其后顾之忧。坚持定岗、定则的基本原则,建立相应培训规划,通过基础培训、政治培训、知识培训、业务培训等各类培训形式,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相应干部激励机制,通过对职数设置、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激励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建立一支政治素养强、业务能力强的职业化、专业化党建队伍和社工队伍。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绍兴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以旨在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星达标""(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和旨在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3A 争创""(达到国家 3A 级景区标准)为总抓手、总载体,全域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打造乡村振兴绍兴样本。

 一、牢牢抓住强化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只有从基层党建架构着手调整、完善和改革,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绍兴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确保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一是突出强化党建引领。紧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系统谋划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把“五星达标”“3A 争创”列为“一把手工程”,把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推动县乡村三级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和村镇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基层党建和经济、生态、文化、社

 会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二是全面构建党建工作的协同机制。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把“五星 3A”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市里成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农办、旅委等 21 个涉村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工作重点,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实体运行,建立经常督查调研机制;各县(市、区)成立由书记、县(市、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推进机制,以建强每个农村党支部来整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以抓好每个乡镇来全域提升农村基层工作。三是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前抓一步、深抓一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实行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工作“13 条”,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 10 条标准,全市整合挂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2152 个。优化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路径,将村级班子创业承诺按年度转化为具象化的“施工图”,开展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对村级班子进行履职“体检”,2017 年换届以来全市已免(停)职不合格村干部 173 名,其中主职干部 89 名。深化“亮旗”行动,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助推乡村振兴,认领“五水共治"责任岗、垃圾分类监督岗、绿化养护岗等岗位 18 万个,不断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发挥作用、引领示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变化见成效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落实到增进农村群众福祉上,落实到促进农村群众自身发展上,让其实质性地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得到群众拥护。绍兴市紧扣“民生温度",注重群众感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小到实处。

 一是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标准,开展创建。建立“五星 3A”争创的工作成效标准,实行“底线标准 20 无”,把无阻碍中心工作推进行为和无违建、无违法越级上访、无污泥浊水等作为前置条件,同时建立“创星标准 20 有”,从“党建星”要有战斗力强的好班子到“富裕星"要有稳定增长的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美丽星"要有 A 级景区标准的村容村貌、“和谐星”要有健全的村级治理“一张网"以及“文明星"要有向上向善的风尚文明等作出规范,并参照国家景区标准建立“3A 争创 20 条”,形成针对性强、可操作,又便于党员群众理解的全市统一标准,全面对标创建。二是建立全覆盖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推动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沉下去,实行市级部门(单位)捆绑挂联、精准帮带机制,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一个基层党支部;深化联系服务群众标准化建设,健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长效机制,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时时、刻刻、处处“走心”的全覆盖服务体系。把老百姓关注的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全面开展“厕所革命",推行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门前屋后环境整治,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变化。外出务工的村民节假日回村后惊讶地感叹“差点都认不出来了二三是在推动美丽经济中增强群众获得感。在创建中注重引导村(居)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盘活土地、山林等各类资源,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把生态资源、治水拆违和环境整治等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做优做精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这吸引来更多的城里人往乡下跑,村民在家门口经营土特产、小吃等,传统乡村焕发新生机,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全市提前两年“摘帽”消除 44 个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 年全市有8 个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42 个村获“浙江省首批3A 级景区村”

 称号,乡村振兴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资源力量统筹整合起来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深“整”字文章,打破条块“围墙”,将涉村资源化零为整,让支农资源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一是通过基层党建引领,深度整合资金资源。坚持应整尽整,改革涉村涉农部门工作、项目及资金条线安排方式,建立统筹机制,市级和各县(市、区)层面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各类涉村资金资源项目,市县两级整合创建资金达 59 亿元,并设立 2.5 亿元专项考核资金,以倒逼牵引与考评奖惩相结合的机制,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二是立项融合涉村项目。坚持以规划定项目,首个创建期“五星达标"村立项6948 个、“3A 争创”村立项 594 个,同时加强协调,推动创建工作 2018年起纳入政府发改重大项目安排计划,预计总投资 102 亿元,显著改变绍兴农村基础工程和项目建设计划性不强、分散零乱和投资额度小等状况。三是撬动凝合各方力量。开展机关干部春节“返乡走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全市 2.2 万名机关干部累计走访农户 18.7 万余户,收集意见建议 3.9 万余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 1.1 万余个;把创建过程作为重塑乡村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吸引城市居民、进城务工农民和资金、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全市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建项目68 项、累积资金达 41 亿元,形成了党群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有力提升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附:

 廉政党课讲稿 一一 锁住贪欲升华人生

 根据党风廉政教育“每月一课”计划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堂

 党课,题目是《锁住贪欲,升华人生》。为什么以此为题。俗话说:“万事欲中生”。人类绵延生息不绝,源于欲望的驱动。没有欲望,人就失去了生活动力和生存活力。欲望是一把善恶并生、利弊同在的双刃剑,既能伤害人,也能成就人。正当的、合理的欲望是生命事业的动力,邪恶的、卑劣的欲望是堕落和犯罪的根源。当前,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眩人耳目的诱惑实在太多了,这些诱惑交织在一起,引发出各种各样的欲望。正确认识和对待欲望,对于我们立身做人、成就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下面,我就具体地谈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倍加珍惜职位,但官欲不要过盛 追溯十年、二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会心生感慨:来之不易啊!XXX 是党委的职能部门,我们每一名同志的职位,既重要又显要,能在这样一级机关工作,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和幸运的事。因此说,我们这个职位是值得珍惜的。从了解情况看,各级党员干部想进步、求发展的进取心都很强,有一股争劲、比劲、干劲,这也符合生存就是拼争的道理。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同志在如何进步、怎样发展的问题上,往往调整不好心态,摆不正位置,选不准途径,结果带来情绪波动。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校正三种不良心态。一是要校正“总认为自己进步慢”的浮躁心理。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有的同志在一个岗位干上几年,就觉得该用了;有的看到别人用了,心理着急不是滋味。大家不妨想一想,官当多大才算大,提的多快才算快。须知,人的欲望一旦被刺激起来,往往是没有止境的,官当大了还想大。然而,这种无限的官欲势必与有限的官位构成尖锐的矛盾,志在必得者于是常出现尴尬的场面。在这里,给大家念一首《不知足》的打油诗,这首诗这样写的:“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

 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结了骡和马,又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梦一回。“这首打油诗,是对人无限贪欲之心的深刻刻画,实际是办不到的,结果是南柯一梦。按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在对待个人进步上,都应注意把握好四个关系,即个人素质与机遇的关系,素质是基础,机遇是条件;个人努力与组织需要的关系,努力是途径,需要是大局;贡献与岗位的关系,要认识到才不称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职位与责任的关系,职位是分工,责任是重托。其次,要校正“不用我就不公”的埋怨心理。有的同志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比用起来的人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突出表现为“四个过高估价”:一是过高估价自己的潜能,觉得自己很全面,什么都能干,不是自己不行,而是领导没有发现。二是过高估价自己在群众中的份量,把自信当威信,把个别人的评论当成群众的公论,缺乏自知之明。三是过高估价自己在同职中的位置,总把自己在同职中往前排,以为自己比别人强。四是过高估价自己的政绩,总觉得自己干得多,成绩都是自己的,往往陷入盲目性。存在这四个“过高"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看、听、算、讲上存在认识偏差;“看”的是一点论,肯定自己,否定别人;优点是自己的,问题是别人的;自己是一朵花,别人是豆腐渣。“听”的是一种声,错把“呼悠”当赞扬,听不进逆耳忠言,愿意听顺情好话。“算”的是一笔帐,只记自己的成绩,不讲自己的问题,对自己提升有利的事就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就不说。“讲"的是一面理,不用我不公道,用别人有说道。一个人官可以不提,但人格不能不讲。一个人我想至少有三个东西要清除,一是要从思想根源上要清除个人主义,二是从认识观念上要清除主观主义,三是从表现行为上要清除自由主义。再次,要校正“进步靠跑靠送”的投

 机心理。靠政绩提升,靠素质立足,是绝大多数同志所期望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为了个人升官,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拉关系,找门路。对此,大家要坚信一个道理,跟人不如跟组织,靠人不如靠政绩。有的同志说得好:对于基层同志来说,不干工作干什么;对于机关干部来说,不靠材料靠什么;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服务群众做什么。要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思想搞端正,把动机搞纯洁。一个人做官是暂时的,而丧失人格尊严,留下群众骂名,让别人戮你脊梁骨。在个人职位升迁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做到眼界非常开阔,胸襟非常开阔,牢记初心,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三心”,即,牢记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永远保持一颗忠诚之心;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成就,永远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永远保持一颗进取之心。

 二、倍加珍惜财富,但物欲不能膨胀 这里面,需要大家认识和把握好三个方面:一个是,要认识到创造和积累财富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人类社会要前进发展的目的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党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简而言之,就是一 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生活极度充实的社会。因此说,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是我们党的事业所在,是我们国家强盛的根基,是我们社会前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另一个是,要认识到个人创造和积累财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其表现之一,就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是在鞭策和鼓励我们想法富起来、尽快富起来、放心富起来、大胆富起来,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和积累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因此,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把“促进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作为我们神圣的使命,牢记心中。第

 三个是,要认识到巨大的财富其价值在社会而不在个人。财富的价值是相对的。对于个人,消费它的时候,它有价值,当多得消费不了的时候,或难以消费出去的时候,那部分财产的价值将荡然无存。此时的“财富"只有相对于社会,其价值才能得以重生,得以实现。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是这么阐述的,他说:“当一个人的财产到了某种限度后,便不是他所能消受得了的”,“巨大的财产对于个人并没有实的用处,除非用于公益事业”。俗话也说得好:家有黄金千吨,一天吃饭也不过三顿;髙楼大厦独占鳌头,晩上睡觉也不过一个床头。实事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无论是房子、票子、金子、珠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最终的去处,只能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对此,伟大的培根还进一步讲:“财...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徐晓光: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绍兴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以旨在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星达标”(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和旨在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3A 争创”(达到国家 3A 级景区标准)为总抓手、总载体,全域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打造乡村振兴绍兴样本。

 一、牢牢抓住强化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只有从基层党建架构着手调整、完善和改革,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绍兴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确保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一是突出强化党建引领。紧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

 导,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系统谋划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把“五星达标”“3A 争创”列为“一把手工程”,把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推动县乡村三级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和村镇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基层党建和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二是全面构建党建工作的协同机制。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把“五星3A”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市里成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农办、旅委等 21 个涉村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工作重点,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实体运行,建立经常督查调研机制;各县(市、区)成立由书记、县(市、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推进机制,以建强每个农村党支部来整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以抓好每个乡镇来全域提升农村基层工作。三是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前抓一步、深抓一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实行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工作“13 条”,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 10 条标准,全市整合挂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2152 个。优化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路径,将村级班子创业承诺按年度转化为具象化的“施工图”,开展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对村级班子进行履职“体检”,

 2017 年换届以来全市已免(停)职不合格村干部 173 名,其中主职干部 89 名。深化“亮旗”行动,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助推乡村振兴,认领“五水共治”责任岗、垃圾分类监督岗、绿化养护岗等岗位 18万个,不断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发挥作用、引领示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变化见成效

 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落实到增进农村群众福祉上,落实到促进农村群众自身发展上,让其实质性地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得到群众拥护。绍兴市紧扣“民生温度”,注重群众感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小到实处。

 一是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标准,开展创建。建立“五星3A”争创的工作成效标准,实行“底线标准20无”,把无阻碍中心工作推进行为和无违建、无违法越级上访、无污泥浊水等作为前置条件,同时建立“创星标准 20 有”,从“党建星”要有战斗力强的好班子到“富裕星”要有稳定增长的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美丽星”要有 A 级景区标准的村容村貌、“和谐星”要有健全的村级治理“一张网”以及“文明星”要有向上向善的风尚文明等作出规范,并参照国家景区标准建立“3A 争创 20 条”,形成针对性强、可操作,又便于党员群众理解的全市统一标准,全面对标创建。二是建立全覆盖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推动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沉下去,实行市级部门(单位)捆绑

 挂联、精准帮带机制,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一个基层党支部;深化联系服务群众标准化建设,健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长效机制,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时时、刻刻、处处“走心”的全覆盖服务体系。把老百姓关注的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全面开展“厕所革命”,推行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门前屋后环境整治,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变化。外出务工的村民节假日回村后惊讶地感叹“差点都认不出来了”。三是在推动美丽经济中增强群众获得感。在创建中注重引导村(居)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盘活土地、山林等各类资源,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把生态资源、治水拆违和环境整治等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做优做精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这吸引来更多的城里人往乡下跑,村民在家门口经营土特产、小吃等,传统乡村焕发新生机,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全市提前两年“摘帽”消除 44 个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 年全市有 8 个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42 个村获“浙江省首批 3A 级景区村”称号,乡村振兴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资源力量 统筹整合起来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深“整”字文章,打破条块“围墙”,将涉村资源化零为整,让支农资源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解决了

 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一是通过基层党建引领,深度整合资金资源。坚持应整尽整,改革涉村涉农部门工作、项目及资金条线安排方式,建立统筹机制,市级和各县(市、区)层面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各类涉村资金资源项目,市县两级整合创建资金达 59 亿元,并设立 2.5 亿元专项考核资金,以倒逼牵引与考评奖惩相结合的机制,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二是立项融合涉村项目。坚持以规划定项目,首个创建期“五星达标”村立项 6948 个、“3A 争创”村立项 594 个,同时加强协调,推动创建工作 2018 年起纳入政府发改重大项目安排计划,预计总投资 102 亿元,显著改变绍兴农村基础工程和项目建设计划性不强、分散零乱和投资额度小等状况。三是撬动凝合各方力量。开展机关干部春节“返乡走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全市 2.2 万名机关干部累计走访农户 18.7 万余户,收集意见建议 3.9 万余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 1.1 万余个;把创建过程作为重塑乡村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吸引城市居民、进城务工农民和资金、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全市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建项目 68 项、累积资金达 41 亿元,形成了党群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有力提升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1 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近年来,鄂州市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以“微治理”为切入口,突出“小而细、小而精、小而实”,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积小成大,激活基层治理主体的神经末梢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员配置、制度安排、资金调度等方方面面,如何破题,必须抓住“共建”这个关键,激活分布在小区、街巷、楼栋里的“微单元”,让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细胞都跟着党组织联动起来。

 优化微结构。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为契机,建立健全“五级架构”,创新“网格+党建”机制,按照“一网格一支部”“一楼栋一党小组”,对全市网格重新调整,共划分城乡网格 2158 个,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

  2 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结合“双报到、双报告、双认领”机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社区、编入网格。

 发展微力量。抓实“两新”组织建设工作,主动深入社区,对符合条件、积极先进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人员、社团组织成员等发展入党,对符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的应建尽建,把党的“触角”更加有力地植根基层。在个私行业党组织中,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和“诚信经营”活动,确保党的工作推进到哪里,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响应。

 建强微堡垒。把党建嵌入重大斗争和基层治理一线,组织下沉党员和小区在职党员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推动在职党员发挥本地优势,下沉党员发挥资源优势,精准定位治理需求,形成共建项目清单,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充分利用“帐篷会”“值守会”,开展“唤初心、战疫(汛)情”活动,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

 化整为零,长出基层治理实践的繁枝茂叶

  3

  基层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群众生活的大事小事,必须以“共治”为主线,把各方力量统筹在党的指挥下弹好钢琴,不丢下群众急难愁盼的任何一件事。

 倾听微声音。建立群众难事收集网络,通过基层党建公众号、社区服务微信群,线上连通每家每户,让“话筒”零距离。建立群众难事补漏系统,通过党员到楼入户、意见箱靠门上墙,收集群众就医入学等困难事项,让清单更全面。建立群众大事倒查系统,由社区人员对照难事清单,梳理群众大事,及时联系核实,让党的关怀更贴心,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评单”的“四单”服务模式。

 推进微服务。由网格党支部牵头,社区在驻组织协同,围绕群众生活离不开的政务、生活、医疗、法律、文体五大项,常态化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创新“一元公益”集市,开设“四点半”课堂,创建老年兴趣班、居家养老与社区康养志愿服务等,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实践中,讲好互帮互助的“鄂州故事”。

 办好微事项。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作为共治的重

  4 要任务,在全市开展敲门行动、楼道革命、红色物业、文明马路等专项行动,把党员下沉服务群众行动予以量化,把群众办事是否方便满意作为检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开展电视问效,让评议满意度较低的部门“上台展示”“红脸出汗”。

 乘势而上,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整体合力

 治理效能的提高,既要提质提量,更要建章立制,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更高水平的专业化、智能化、法治化基层治理体系。

 注重在居民的需求端下功夫,统筹全市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资源,由网格收集、社区“组团”、街道“谈判”,为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降价格、提服务,探索成立技能共享“百家帮”品牌。

 建立健全公益行动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制度,提供免费运行指导和服务培训,为公益行动添加更多的专业属性,促进公益组织做大做强。对基层治理缺失的智能服务,比如老年人上网购物需求等,先期由政府填补空缺,“一对一”推出线上购物微信小程序和线下使用培训,

  5 形成服务规模后,吸引更多市场主体的投入,让居民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双向共赢。基层治理的最终主体是居民,要持续为基层减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扫黑除恶行动,尊重居民公约等自治制度的权威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