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精品】感悟成长,追求进步

时间:2022-09-05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感悟成长,追求进步,供大家参考。

【精品】感悟成长,追求进步

 

 感悟成长, 追求进步

  人人追求进步, 向往成功, 是因为进步的过程是艰辛的, 成功的果实是甜美的, 成功的背后更是辛劳和汗水。

 这次, 我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在为期两年的培训期间, 我聆听了 专家的讲座, 考察了一些知名学校, 也观摩了 一些优质课, 并且自己也通过开课、 作观点报告等途径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探讨交流, 使我收益匪浅。

 因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矛盾, 在这次培训班上不仅能让我聆听专家的见解, 同时也让我学到了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对于我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就本次培训结合自己对当前教育教学实际, 从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师的终身 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一位哲人说:“写在纸上的爱, 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 说在嘴上的爱, 一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教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 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 教师的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 对学生的尊重、 关爱、 信任和平等的态度。

 它浸润在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中。如果教师没有了 爱, 就没有了 真诚, 任何模式、 任何方法, 都是无效的, 不管它有多新;如果教师没有了爱, 就没有了责任, 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 不管它有多美。

 说实在的, 自 己怎么也想不到会把“师爱” 作为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的第一块内容来加以小结, 因为它在当前新课程热中毫无“新” 意, 但思之良久, 她是永恒的、 最为实在的,一位没有杜威那么有“名” 的教育家给了我莫大的启迪。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说过这样一段话:

 “学校教育到了 现在,真是虚幻极了。

 单从外形的制度上、 方法上, 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 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 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

 好象掘池, 有人说四方形好, 有人说圆形好, 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 而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 反而无人注意。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 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 就成了无水的池, 任你四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 总逃不了 一个空虚。”

 综观当前教育态势, 关于“师爱” 虽远没有到夏老先生所提到的无人培养顾及的地步,但立意不高, 甚至与“不要体罚与变相体罚” 相提并论, 如果学校真正把“师爱”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我们一大批中、 老年教师就多一份与年青教师平等竞争的机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我们可以从许多社会调查中知道, 许多学生认为“好教师”的条件是:

 理解、 尊重、 宽容、 平等、 关怀、 给予和责任。

 倘若失去了 理解, 爱便显得盲目和无知; 倘若失去了尊重, 爱就会变得支配和控制; 倘若失去了 宽容, 爱就变成苛求;倘若失去了给予和关怀, 爱便显得空洞和苍白; 倘若失去了责任, 爱就是轻薄的。

 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是高尚的道德情感, 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 师爱是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巨大教育力量, 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伟大师爱的影响将成为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 是师生之间情感最有力、 最贴切的连接点。

 俗语道:

 “亲其师而信其道。

 ” 孩子怎样才能“亲其师” , 我想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 关心自己的学生, 才会被自 己的学生“亲近” , 因而“信其道” 。

 只有关爱学生才可培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 才能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而获得教育的真正成功。

 教育,首先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既然是人际交往, 那么就应该注重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关爱学生就应该注意关爱的方法、 关爱的艺术。

 怎样来关爱学生呢?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理解。

 1、 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让学生抬起头来。

 爱的前提是尊重。

 作为老师, 既要充分认识“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的客观存在, 又要以“手心手背都是肉” 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感情上贴近, 人格上尊重,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尊重学生, 无论优生和差生, 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 不唯我独尊, 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水乳交融, 学生也就会紧紧团结在教师周围。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如果有人问我:

 我怎样用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 我就回答说: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 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 尊重学生, 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应该像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而不是夏天的风和雨, 来得猛, 去得快, 反复无常。

 教育, 是用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使学生受到熏陶。

 这种影响应该是长期的、 细腻的。

 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让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 守纪律的和调皮的都能体会到深沉、 博大的师爱。

 2、 关爱学生, 就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充分的信任是激发学生发挥巨大潜力的动力源泉。《读者》 2004 年第 7 期有一篇文章《人生的偶然》 讲述了一个 16 岁女孩, 在初二时成绩中下, 后采用不正当手段考取了全班第一的成绩, 其他同学怀疑她, 但老师却表扬并鼓励了她, 老师的信任使她发疯似的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年后, 考上重高, 三年后, 考取北大。

 身 为人师的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的眼睛就是“火眼金星”, 能够洞察学生的一切, 乃至一生, 先入为主地判定学生在自己心目 中的印象, 然后冷落他(她)、 甚至嫌弃他(她)。

 对学生的信任、 鼓励, 就如同温暖的阳光, 会使“奄奄一息” 的“小树苗” 重新焕发生机, 健康成长。

 3、 关爱学生, 就要多角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 就多一批好学生” , “换一个角度, 每个学生都是第一” 。

 发现学生的优点, 给予赞扬, 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使他们进步, 莎士比亚说:

 “赞美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

 没有阳光, 我们就不能生长。

 ” 乌申斯基说:

 “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教师。

 ” “赠人以言, 重于赠金; 伤人以言,重于剑戟。

 ”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都渴望被别人赞美、 表扬和欣赏。

 ” 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 多角度审视孩子, 发现他们的优点, 给予表扬、 鼓励, 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取得进步和成功。

 4、 关爱学生, 就要民主、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 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 应该是教育者真诚情怀的自然流露, 当我们自 然而然地把“后进生” 看作朋友, 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 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朋友。

 当孩子与教师产生朋友般的依恋之情之后, 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 的愿望的火花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

 “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

 当老师把自 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 体验学生的心理, 想想自己是学生、 孩子时, 也十分幼稚, 也曾做过错事。

 民主、 平等地对待学生, 不仅要求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还包括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分信任。

 在教学中, 不能再搞“一言堂” , “师道独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他们学习的伙伴、 朋友、 参谋, 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 的引路灯。

 这不仅是师生形式上的民主、 平等, 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民主、 平等。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所在, 一个老师如果不爱学生, 那他的技艺再高、 知识再丰富, 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更不可能在教育上取得成功。

 斯霞老师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 己的亲生儿女看待, 所以她赢得了所有学生的爱戴, 她的“母爱教育” 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推崇; 陶行知“四颗糖” 的教育故事, 是永远流传的教育佳话, 从中折射出了他对学生的宽容、 爱心, 人们由此更敬佩他;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更是爱的教育的最好诠释!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合上面所讲, 教育上的水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那么, 教师如何使这教育之水一年四季都始终保持清澈见底呢? 我想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用自 己不断更新的知识去净化这教育之水。

 因为我们不断在讲,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 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 的保证。

 但相对来说, 由于以前相对来说, 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 加上体制上的因素, 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 但应付一些教育教学工作有时还显得“游刃有余”。

 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更新急剧加快,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 如果自 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 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

 现在人们所说终身学习是2 1 世纪的生存概念, 但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

 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我们教师应成为终身 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

 有人曾预测说未来学校是一个学习的社区, 是一个学习的村落, 是一个提供其所有成员继续学习和成长的组织。

 学习社区中的每一个人──学生、 家长、 教师都是学习者。

 教师是学习村这个开放型社区的组织者、 指导者, 也是学习者、 合作者, 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获得自身 的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教育, 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

 因为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

 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 教师同样不能避免知识老化、 观念陈旧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学习来持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 己, 因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但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 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终身磨砺自己的思想品格,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使自己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那么教师为谁终身学习?

 1、

 教师为“育人” 终身 学习。

 作为教师, 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 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 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 为“育人” 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学习新的教法,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 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从“填鸭式” 教学到“探究学习”, 从“照本宣科” 到“情景教学”、“快乐教学”,无一不是通过我们教师的学习而来的产物, 学习心理学、 教育学, 让我们知道孩子们希望如何开展学习, 就有了各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新型教法和学法, 这些学习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得更好”。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我们教师是一个知识型、 智慧型的人, 有宽广的知识面, 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如数学教师除了必须知道课堂中的数学知识外, 还必须学习数学与日新月 异的生活现象的联系, 时时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体育教师除了 必须掌握运动技能外, ……凡此种种, 没有平时的学习积累是无法做到的。

 2、

 教师为“育己” 终身 学习。

 我们提倡教师要终身 学习, 但并非是功利的学习。

 也就是说教师在学习自 身所担任的学科的同时, 要接触其他学科, 因为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有整合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很大一部分取决与我们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没有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就很难有很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这一切教师的素质, 就是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而加以获得,不仅仅是看几本教育专著, 而应该多方面都要有所涉猎。

 同时教师的终身学习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 教师品格方面的终身学习。

 “学高为师,身 正为范” ,教师的品格犹如一面无声的旗帜,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是教师育人的基石。

 在教师的品格内涵中,除了那些最基本的、 恒久的,如敬业奉献、 严谨求实之外,更有许多是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充实新内容的,因为教书育人包含着太多的时代要求。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所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少年儿童,他们生活在现代,要适应的是未来,因此他们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千篇一律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打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好奇心,就必须做到诲人不倦,真心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善于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引导;教师要不懈地提倡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就必须做到宽容和平等,尊重学生,在交往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选择,鼓励学生对书本或权威进行反思和质疑,包容学生的幼稚和偏激,以讨论的方式与他们交换意见和看法;教师要用心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终身 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学习,尤其要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其品格中不仅要有为人师表、 自省其身的传统为师之道,还要有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内涵。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因为一个人的人文素质直接决定了他对人类、 自然、 民族、 社会的态度,也决定了 他的价值观、 责任感、 是非标准、 行为准则等等,而这些正是人的品格中的核心内容。

 但人文素质的提高是要靠长期不断的人文积累和内化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只有抱定终身 学习的态度,将自 己视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和持续的学习者,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观念、 态度、 方法、 行为等进行反思和调整,保持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 教师业务的终身学习。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

推荐访问:【精品】感悟成长 追求进步 感悟 追求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