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强化历史担当,勇破发展困局【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31 2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化历史担当,勇破发展困局【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强化历史担当,勇破发展困局【优秀范文】

 

 强化历史担当 勇破发展困局

 李小汇

 叶丽

 王家丰

 杨玉伟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

 辽宁分行强化历史担当, 勇破发展困局, 打好不良贷款清降“攻坚战”。通过现金清收及处置不良等“一揽子”计划, 打好清控并举“组合拳”, 彻底甩掉了困扰 7 年之久的历史包袱。

 2009 年, 受多重因素影响, 农发行辽宁分行集中爆发区域性风险案件, 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贷款包袱, 社会形象一度受损, 员工士气低落, 经营发展举步维艰, 各项工作陷入僵局。几年来, 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历届分行党委持续攻坚, 全行上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一步一个脚印, 一年一个台阶, 不良贷款清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 2015 年省分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 针对清收资源基本枯竭、多年积淀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存量不良由“硬骨头”甚至已经演变成“石头”的复杂局面, 提出要强化历史担当, 勇破发展困局, 打一场清降不良贷款的“攻坚战”, 通过现金清收及处置不良等“一揽子”计划, 打好清控并举“组合拳”, 彻底甩掉困扰辽宁分行 7 年之久的历史包袱。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 累计清降不良贷款 17.81 亿元, 其中 5 个二级分行现金清收2.12 亿元。全行不良贷款已从 2009 年末的历史峰值 115.02 亿元下降到 1.44 亿元, 不良贷款比例由17.05%下降到0.11%;不良贷款企业从386户压缩到4户, 14家二级分行中有 12 家实现和保持“零不良”, 全辖资产结构极大优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统一思想, 凝聚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辽宁省分行党委一直将巨额不良贷款视为“形象之羞、发展之碍、经营之累、案件之源”, 纳入全行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 提出了促发展、调结构、控风险、增效益、强管理、带队伍“六位一体”总体规划, 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治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将抓发展与控风险有机融合, 号召全行上下以“四种意识”为引领, 统筹推进业务发展和不良贷款清收。一是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坚持“有为才能有位”, 集中精力加快业务发展, 把体量做大做强, 用扎扎实实的业绩, 赢得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和环境空间, 为解决不良贷款清降和经营管理中的困难问题创造机遇和条件。二是树立强烈的紧迫意识。始终牢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断增强工作的紧迫感, 对每项重点工作任务, 特别是不良清收, 形成具体方案, 明确谁来抓、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成效, 做到目标清、时限清、进度清、责任清, 跟进落实。三是树立强烈的争先意识。要求各级行、各条线在系统内、同业中对标先进典型, 更加清楚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借他山之石, 琢自身之玉, 改善信贷结构, 提升资产质量。四是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党

 委一班人起到模范引领作用, 着力培养把“不行”变成“行”的能力, 建立“有为”才能“有位”的评价标准, 倡导以铁的信念、铁的担当、铁的纪律“三铁精神”狠抓任务目标落实, 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责任意识。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行长李小汇一行深入海城市政府专题调研不良贷款现金清收工作。

 二、统筹推进, 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 举全行之力开展清收攻坚。

 面对艰难局面, 省分行保持高压态势, 持续开展清收攻坚, 坚决打赢清降不良贷款“攻坚战”。制定了“全年现金清收 2 亿元和无新增不良贷款, 彻底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的工作目标。在重点区域上, 提出占全行不良贷款 92%的辽阳、盘锦和鞍山 3 个“重灾区”要有实质性突破, 锦州、营口、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等 6 个二级分行不良贷款清零。在重点策略上, 将“有利于不良贷款清收”作为信贷支持的先决条件, 坚持“以现金清收为主, 其他方式为辅”的清收策略, 务求取得实效。在重点工作协调上, 省分行主要领导率先垂范, 带头攻坚, 重要场合、重要关头都亲自出面协调解决。先后召开地方政府协调会 8 次, 省行不良清收调度会 5 次。在重点责任落实上, 明确二级分行行长作为“清收第一责任人”, 向省行党委立“军令状”, 不遗余力完成各项清收任务, 在全行上下掀起清不良、控风险的工作热潮。

 (二) 因企因地制宜落实处置方案。

 2016 年初省分行对不良贷款企业的有效资产、查封资产以及涉诉涉案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分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 逐户研究分析, 在深度挖掘现金清收潜力的基础上, 按不同的清收方式和路径, 对 33 户企业分类排队、一企一策, 对 19.25 亿元不良贷款逐笔落实责任人、逐户制定清收处置方案。其中:现金清收 10 户企业、3.32 亿元不良贷款;申报呆账核销消化 4 户企业、1.02 亿元不良贷款;批量转让 19 户企业、14.9 亿元不良贷款。力争年内彻底卸下历史包袱。

 (三) 奖优罚劣层层传导考核压力。

 一方面, 对不良贷款清收效果明显的行进行“重奖”。省分行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专项考核办法, 实行月通报、季考核、年末兑现, 将不良贷款清收情况与二级分行班子考核奖惩挂钩, 并作为单位和班子成员评先选优以及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据。省分行拿出 250 万元奖金, 设立现金清收专项奖、二级分行不良清零特别奖, 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儿”上, 充分调动各级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 对形成不良及损失的责任人进行“重罚”。省分行党委提出“凡完不成清收

 任务一律受罚, 凡形成不良贷款一律追责, 凡出现新增不良贷款‘一票否决’”的奖惩机制, 2016 年对 43 名员工因以前年度不良贷款形成损失重新进行责任认定, 重新追加责任追究, 切实将压力层层传导到市、县行, 形成强大的清收合力。

 三、多措并举, 最大限度地挖掘清收潜力 (一) 借力地方党政创建诚信环境。

 经过深入分析研究, 省分行新一届党委把赢得地方政府支持作为清降不良贷款着力点, 以营造诚信生态为突破口, 就不良贷款、打击逃废债行为等工作, 多次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 统一制作了业务宣传片和宣传资料, 由行领导带队开展政策宣讲、上门营销;与 13 家省直部门合作对接, 与省扶贫办、交通厅、农委、供销社、旅游委、中国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沈阳市政府、锦州市政府举行高层会商, 先后与 10 个地市签署合作协议, 明确地方党政有义务帮助农发行化解不良贷款历史包袱, 达成银政互惠合作共识, 共同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各级行积极参与地方党政重点关注的项目规划, 选派优秀干部到政府挂职, 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赢得地方党政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省行上报报告中作出批示, 由金融办等部门牵头帮助农发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地市也通过市长办公会、工作协调会、下发专题文件等形式, 由地方党政牵头, 借助行政和司法力量, 专题研究解决处置不良中的相关问题, 对企图逃废债企业形成震慑, 收到积极效果。

 (二) 利用支农成果促进合作共赢。

 针对辽宁省经济下行严重的复杂形势, 省分行党委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规划, 认真落实中央 7 号文件精神, 勇于担当, 积极作为, 加大信贷支农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2016 年全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 507.82 亿元, 同比增加 121.47 亿元, 增幅 31.44%;贷款余额 1252.6 亿元, 剔除置换地方政府债券106.32亿元, 比年初净增244.45亿元, 固定资产信贷业务增速居政策性银行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首位, 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与农发行合作意愿强烈。该行抓住银政合作的有利契机, 由行长和分管行长先后带队到不良贷款重点市县, 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商谈, 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组织协调, 鞍山、丹东、锦州、营口、朝阳、葫芦岛市分行分别实现现金清收 13318 万元、2000 万元、960 万元、1818 万元、2865 万元、2158 万元, 上述 6 个市分行实现全辖不良 (风险) 贷款清零。

 (三) 抓住政策机遇拓展处置渠道。

 在近几年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 辽宁分行几乎已经穷尽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 在大部分存量不良贷款清收方面已是收效甚微, 现金清收来源已基本枯竭。面对风险防控新形势, 总行党委审时度势, 及时出台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 为全行清收工作开辟了新途径。省分行及时召开党委会议, 研究落实总行批量转让方案并形成决议, 在全力推进现金清收的同时, 用足、用活总行批量转让及呆

 账核销政策, “一揽子”解决不良贷款包袱, 启动了对 19 户企业、14.9 亿元批量转让立项工作, 得到总行认可和支持。按照总行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办法和财政部、银监会有关规定, 坚持“严守规范、严格筛选、合理搭配、消化案件”原则, 聘请财务顾问公司全程参与批量转让, 由客户部门骨干、外部评估师、外聘律师等人员组成 4 个组开展内、外部尽职调查及评估, 确保各环节操作合规合法, 最终召开公开竞价会成功转让, 成交价高出底价 3.25%, 实现处置价值最大化。同时, 以维护债权为前提, 从严把握申报标准, 审慎稳妥地推进呆账核销, 完成核销 3 户企业、7867 万元;加大“账销案存”贷款债权追索力度, 坚决维护农发行权益, 成功收回 2 户企业“账销案存”贷款 591 万元。

 (四) 完善管控机制严防前清后增。

 一是优化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以国家调控政策为主导, 全力做好各级粮油政策性储备、临时储备业务的同时, 大力支持惠及民生的中长期项目, 着力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对自营性业务, 坚决退出“小散差”和“僵尸”企业, 择优支持“高精尖”, 退出劣质客户 13 户, 收回贷款 2.7 亿元。特别是丹东分行1户企业0.2亿元贷款出现逾期, 年末即将进入不良, 省分行党委协调丹东市党政, 诚恳希望从打造诚信环境角度, 帮助化解风险, 否则, 由于信用环境不良, 将有可能影响到农发行对丹东的看法, 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 成功帮助农发行化解了该笔风险贷款。二是多措并举强化贷后管理。积极创新粮油贷款监管手段, 研发“粮棉油库存电子化监管平台”, 摸索出的库存质押及第三方监管、请省银监局发文严禁粮食库存用于贷款抵质押、推行“三个机制”充实监管力量等多项措施, 被总行作为“辽宁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完善机制严控新增风险。实行贷款风险日监测、旬通报、月分析, 拓展了监测指标和监测范围, 强化了监测效果。推行信贷检查辅导制度, 省市两级行配备 43 名信贷辅导员, 定期到基层检查指导。加强自营性贷款业务管理, 将粮油政策指导性、商业性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省行管理。2016 年, 在全系统、全省同业风险凸显的情况下, 辽宁分行没有出现新增不良贷款。

 四、不良清收实践中的几点启示 (一) 必须算好“效益、政治和发展”三笔账。

 一是效益账。2016 年消化不良贷款 17.81 亿元, 可减少系统内借款利息支出, 减少经营成本支出, 腾出的贷款规模还可以通过投放增加经营收入, 通过“一增一减”每年贡献利润 1 亿元。二是政治账。近年来, 辽宁分行在维护国有信贷资产安全、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打击恶意逃废债等方面付出的艰苦努力, 得到了各级政府、外部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的高度认可, 一度蒙尘的外部形象大为改观, 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日益强化。三是发展账。随着风险和案件隐患的妥善化解, 干部职工的信心动力明显增强, 队伍士气全面提振,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呈现了新的发展热情。实践证明, 只有统筹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社会效益与银行自身效益的关系, 才能坚定办行方向, 提升发展质量。

 (二) 必须坚持全行一盘棋思想, 形成统一工作格局。

 辽宁分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原因下形成的, 清降工作中涉及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有效化解不良贷款问题, 必须在省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做到思路统一、步调一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预期效果。

 (三) 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 有一抓到底的韧劲和勇气。

 “人无压力轻飘飘, 井无压力不出油”, 对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也是如此。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 不管面前摆的是“骨头”还是“石头”, 都必须坚定信念, 做到重压之下不低头、困难面前不退缩, 层层激发动力、传导压力、凝聚合力, 不折不扣地把党委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 才能实现美好愿景。

 (四) 必须抓住主要矛盾, 在创新上寻求突破。

 工作中遇到瓶颈问题, 持续加压固然必不可少, 但找准突破口更加重要。不良贷款问题涉及因素多、情况复杂, 必须抓住主要矛盾, 在核心环节、关键部位上, 用足政策, 大胆创新, 持续发力加以化解, 才能不断地打开新局面, 取得新成绩。

 (五) 必须深刻吸取教训, 在业务发展中“严管”就是“厚爱”。

 不良贷款问题对辽宁分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教训是惨痛的, 由于风险案件, 辽宁分行 20 名员工涉案受到法律惩处, 先后有 98 人 (次)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必须深刻吸取教训, 始终牢记“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只有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业务发展全过程, 杜绝失职失位, 才能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始终牢记对各级信贷管理人员的“严管”就是“厚爱”, 只有全面落实信贷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要求, 杜绝违规违法, 才有可能“尽职免责”。

推荐访问:强化历史担当 勇破发展困局 困局 担当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