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范文市级工作实施方案【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30 15: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范文市级工作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2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范文市级工作实施方案【优秀范文】

2022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范文市级工作实施方案

 

 美丽 乡镇 建设三年行动(2022-2024 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美丽乡镇建设,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路域更净美、河湖更清美、镇村更精美”建设为主抓手,统筹做好美丽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让乡镇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

 二、主要任务 (一) 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提升行动,让乡镇更净美。

 围绕路面净化、路域美化、沿线绿化亮化等方面进行精准发力,营造整洁舒畅的路域环境。

 1.开展道路沿线综合整治。对道路沿线违章建筑、老旧广告牌、临时堆场、乱堆乱放进行统一清理,加强长效管理,确保道路及沿线可视范围干净整洁。

 2.推进道路节点景观工程建设。对镇域内主要道路节点及与周边乡镇交界的重要路口统一规划,有序推进节点景观打造,在建设中既要考虑道路交通安全性,又要充分体现乡镇人文底蕴。

 3.实施道路沿线绿化提升工程。在道路沿线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对 6 号路、奔里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进一步提升道路沿线视觉效果。

 (二) 大力开展水域环境提升行动,让乡镇更清美。

 以河道疏浚、水系畅通、岸坡整洁、水质提升为重点,打造水清岸美的景观河道。

 1.打造水清岸美的景观河道。对镇级以上河道进行常态化监测,以越渎河景观河道打造为契机,稳步推进全镇河道提档升级,加快优化水环境。

 2.打造集镇段沿河风光带。对集镇区内的鹤溪河、越渎河重点河段沿线进行规划整治,结合河滨南路改造对鹤溪河集镇段沿线进行美化升级,打造集镇段居民休闲区。

 3.推动镇域小水系长效管护。对二级沟进行疏浚、清理、整治,加强长效管护,保持水系畅通,改善水域整体环境。

 (三) 大力开展镇村面貌环境提升行动,让乡镇更精美。

 围绕功能提升、建设提质、管理提效等方面进行靶向治理,创造美丽宜居的镇村面貌。

 1.提升集镇服务功能。完成匡亚明街道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进重点区域整治提升,完善体育小公园配套设施;实施集镇美化亮化工程,对路灯进行智能化改造,集镇道路沿线进行绿化提升;规范店招店牌管理,对临街门面房门头有序出新,提升整体形象。

 2.打造生态美丽乡村。以“四清一治一改”为抓手,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道路硬化、美化绿化等方面的投入,结合公共空间治理,对自然村破败房、废弃房屋进行整治,改造出一部分文化活动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

 3.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坚持把文化元素、文脉基因、文脉创建融入到镇村建设,挖掘乡镇人文资源,厚植凝练乡镇精神,提升全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聚焦“三治”结合,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全面构建家庭和美、社会和谐的幸福画卷。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推进,其他分管领导、责任部门负责实体化运作,具体项目实施。责任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真抓实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2.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建管”并重,以促进“环卫长效保洁、设施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优良、乡风文明和谐”为重点,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修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3.严格督查考评。制定实施专项考评办法,由党政和政法办公室成立督查工作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动态进展信息,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帮助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4.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教育引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积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宣传,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门前“五包”,引导群众当好自己的“管理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

2022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范文市级工作实施方案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 2021 年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按照《“健康城市 2030”实施纲要》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 2021 年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实施体系和推进机制基本建立,项目实施取得新进展,相关指标稳定达标,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营造健康环境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及新媒体,开设健康城市专栏或专题节目,发布健康城市公益广告,围绕食品、药品、饮水、就医、安全等主题,面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市、区政府及各部门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健康城市建设信息与动态新闻。

 2.加强健康城市规划建设。将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严守城市生态控制线,合理配置健康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加快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供水、排水、治污等市政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和提升街道、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及功能,因地制宜增加健康促进元素。加快全民健身场所建设,加大社区和镇村多功能运动场、健身路径建设力度,年内市区健康步道增加 2000 米以上,开展城市公共场所健康元素和设施建设试点。中

 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到 30%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

 3.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改善。开展重点流域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榆溪河城市中心城区段生态治理水平,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检测,每季度公布一次监测检测数据。从 2021 年起,榆阳区、横山区政府和城市高新区管委会也要向社会公开本辖区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4.大力改善大气质量。强力实施铁腕治霾,系统推进减煤、抑尘、治源、禁燃、控车、增绿六项措施,突出抓好建筑工地扬尘、露天烧烤和小企业治理,推进电能替代,坚决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加强预测预报和预警会商,推进应急联动和联合执法,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定期公开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中省考核要求。

 5.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清洁收运,城市生活垃圾密闭压缩运输率达到 100%。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加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治理力度。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鼠、蚊、蝇、蟑螂等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内。加强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管理。提升城市街道保洁水平,持续开展月末卫生日、周末卫生日活动,及时消除发现的脏乱差现象。

 6.开展卫生创建活动。将卫生镇村创建主要指标纳入市、区级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内容,推动卫生创建重点任务落实。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持续开展卫生镇村、卫生先进单位、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二)强化健康保障 1.深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源头管理,抓好重点领域监管,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加强道路安全防护,依托“天眼工程”进一步加强道路安全管控,深入开展“车让人”文明驾车、绿色出行等活动。各种灾害损失较上年有明显下降。

 2.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推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重保障”及兜底医疗保障。推进社会保障卡和居民健康卡等多卡合一、一卡多用,实现领取社保金、看病就医、乘坐公交、银行业务、体育健身等功能一卡通用。积极构建新型医疗保障体系。

 3.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根据发展需要,加快城市幼儿园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中小学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健康行为养成教育,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市区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熟练掌握 2 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4.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处罚、信用、检验检测、应急处置体系,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抽检合格率稳定在 95%以上,实施餐饮提升工程,加快“阳光厨房”建设步伐。

 5.开展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村庄、健康军营、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企业、健康医院等 8 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活动,按年度完成建设任务,夯实健康城市基础。

 (三)优化健康服务 1.提高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全面实施重点传染病精准防控和慢性病分类干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年内,全市重点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较上年有所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实现省级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

 3.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错位发展进一步深化,资源进一步整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每万名城市居民或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达到 2 名,家庭医生有偿签约率达到 30%以上,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不低于 60%。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社区(村)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拓展幼儿照料、托老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

 4.持续深化医改。进一步加大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改革力度,综合医疗改革取得新进展,广大群众医疗服务获得感有所提升。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扶持中草药基地建设。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起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和 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6.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要按照 4 个 100%要求抓好健康扶贫,全面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市区兜底“四重”医疗保障政策及“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落实农村贫困人口 25 种大病专项救治动态跟踪和销号管理工作。按照脱贫退出标准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安全饮水”水质监测工作任务,确保完成各项健康扶贫任务。

 (四)培育健康人群 1.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健康素养 66 条》知识普及力度,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为主题的“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面开展,引导市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强化政府支持引导,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养生协会、户外运动、健康旅游等社会组织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引导市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对市区各类广场群众性健身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提高市民健身水平。

 3.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做好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工作,大力提倡婚检,加强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早期发展、出生缺陷儿童早期干预治疗等综合防治。加强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落实促进学生健康的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4.加强精神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青少年心理疏导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各类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和管理。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关爱工作。

 5.强化康复医疗服务。市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完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措施,逐步提高补贴标准,确保有康复需求的市民能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6.壮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者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组织更多热心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广大市民参加到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中来。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医院、学校和企业,面向广大群众、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服务活动。

 (五)发展健康产业 1.发展壮大医药产业。积极引进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进一步挖掘我市中医药资源,加快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利用名人、文化遗址等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壮大我市健康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

 2.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抓好公民营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互助院等医养结合示范点(单位)建设工作,初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居家、社区、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疾病康复、长期护理、慢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服务规范建立,服务工作普遍开展。

 3.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发展健身休闲、竞技表演、体育彩票、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等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增加体育市场供给,促进体育消费。年内,组织市区体育比赛 2 场以上,以竞技体育带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提升。

 4.加强健康统计工作。研究制定我市健康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统计口径,包括提供健康服务的市场主体数量、健康产业 GDP 等,并与中省有关要求相衔接,开展我市健康产业统计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定期研究部署健康城市建设重点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合理制定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加强监测评估,抓好工作落实。

 (二)做好需求评估。由市卫健牵头,市级相关部门配合,通过入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专题研究等方式,完成城市健康需求评估,找准城市健康重点问题,掌握群众主要健康需求,提出政策建议和行动计划。

 (三)完善政策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健康理念及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之中,并抓好落实。

 (四)落实经费保障。从 2021 年起,市、区两级财政设立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健康城市建设相关项目的投入,保障各项政策、措施、项目、行动落到实处。

 (五)强化评估考核。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列入 2021 年市、区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内容,年底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2022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范文市级工作实施方案

 

  1 水利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和省水利厅《省水利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水利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持续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强化主体责任,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贫困地区水利管理服务水平,着力加强水利扶贫工作作风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行动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扭转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滞后局面,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因水致贫的突出水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支撑贫困地区长远

  2 发展的水利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水利良性发展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具体目标是:

 ——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 2018 年底实现 442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和全面解决 69.92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2019 年,继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全力实施巩固提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升级优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加强农村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实现行蓄洪区自来水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范围,加快缩小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供水差距,不断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到 2020年,“四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断改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条件。力争 2020 年底前,进一步治淮等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贫困地区列入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贫困地区水土流失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水资源配置水平、河湖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大力提升贫困地区水利管理能力。贫困地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水量水质、水土保持、山洪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3 水利人才技术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增收。

 ——尽快补齐行蓄洪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2018 年完成规划内行蓄洪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实现行蓄洪区内所有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解决行蓄洪区内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9 年实现行蓄洪区农村群众自来水全覆盖。到 2020 年底,通过居民迁建等措施,使行蓄洪区居民安全得到保障。加大行蓄洪区管理力度,强化行蓄洪区功能保障。

 (三)工作要求 坚持严格执行标准。农村饮水安全标准要依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执行,既不能随意降低标准,也不能盲目拔高标准。其他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规模标准也要与脱贫攻坚要求相衔接、相配套。

 坚持精准扶贫要求。贫困地区水利工作要聚焦解决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在脱贫中存在的水问题,落实水利扶贫精准机制,确保项目安排精准、资金落实精准、效益发挥精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坚持提高工作质量。更加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对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支撑保障作用的发挥,注重工作实效,不搞形象工程;注重提高效率,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周期,不赶时间进度,不搞拖延耽误。

  4 坚持锤炼队伍作风。实现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有机统一,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强化基层帮扶力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水利干部干事创业本领。

 坚持协同共向发力。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水利工作,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地区的水利工作主要任务是围绕脱贫攻坚做好水利保障工作。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要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2018年实现 442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全面解决69.92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省级规划内我市行蓄洪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2019年,加快缩小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供水设施差距,实现行蓄洪区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基本实施完成全市未通水行政村饮水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建设,强化对供水企业的监管,建立合理的水价定价和收费机制,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和经费,促进工程可持续运行;优先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加快小水厂的处置和整合,依托规模化供水工程兼并整合现有小水厂,推进区域供水与现

  5 有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网有效衔接;优化山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处理工艺,升级提升净化、消毒能力,提高特殊季节、极端天气下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加强规模水厂水质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生产控制、在线监测、视频安防等系统建设,规范开展水质日检 9 项工作。到 2020 年,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大力推进贫困地区重大 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2020 年底前,加快推进我市列入全国 172 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力争完成省淮河干流一般堤防临王段治理工程、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项目、沿淮等其他洼地治理项目、淮干王家坝--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淮河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9 年完成省淮河干流一般堤防临王段治理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加快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项目、沿淮等其他洼地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 2019 年工程可研获批并启动建设。

 (三)不断加强贫困地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贫困地区防洪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着力加快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按照灾后水利建设要求,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杭埠河主要支流治理,推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加快中小河流、重要山洪沟治理,完成

  6 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内容。实施新一轮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着力补齐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城乡排涝能力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湖泊防洪综合治理“四个短板”,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根据《市薄弱环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0 年》,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进度,支持、保障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至 2020 年,我市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的主要任务:1 条主要支流、12 条中小河流、156 座小水库和 10 条山洪沟。2019 年开工建设 1 条主要支流杭埠河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7 个、小型水库加固107 座。加快推进霍邱县、叶集区 2 个贫困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实施 5 个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及重点山洪沟治理。有序推进贫困地区病险水闸加固工程,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小型水库建设,加快推进纳入规划的贫困地区水文水资源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四)继续加大贫困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大贫困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的步伐,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构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在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贫困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贫困村(含民族贫困乡村)清洁小流域建设,计划到 2020 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30 平方公里。

  7 (五)继续抓好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2019 年底前完成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十三五”期间 42 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同步安装生态流量泄放视频监视监测设施,修复河流生态,消除安全隐患,推动项目区群众脱贫增收。

 (六)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水利管理能力 纵深推进贫困地区河(湖)长制,进一步完善五级河(湖)长体系,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督察考核和问责,压实各级河(湖)长及河长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大力推广中小型水利工程集中建设管理,优化整合基层建设管理力量,因地制宜推行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全面加强贫困地区河湖管理和岸线保护,加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促进“三水共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县级及以下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建立完善贫困县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及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

 (七)加强水利干部人才培养 指导贫困地区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水利专家赴基层开展技术帮扶。拓宽水利人才培养渠道,加大贫困地区水利人才培训力度。

  8 (八)实施水利科技扶贫行动 组织开展水利科技下乡扶贫活动,为贫困地区提供水利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加大贫困地区水利先进实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作,搜集整理适合我市贫困地区的新技术、新产品,推荐给贫困地区选用。

 (九)认真抓好水利劳务扶贫工作 坚持水利部门主导、市场引导和群众自愿参与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鼓励水利工程项目中标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就地就近吸纳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贫困地区的村级水管员、河道保洁员、河堤巡护员、河湖管理员等水利工程公益管护岗位,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优先聘用有相应能力的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水利扶贫工作 坚持以大别山区和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区域为主战场,加大深度贫困重点区域水利扶贫力度。发挥行业优势,继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力度,积极做好深度贫困地区的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推进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区域内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有力支撑。

  9 到 2020 年底,通过居民迁建等措施,实现我市境内沿淮行蓄洪区居民安全得到保障。2019 年完成行蓄洪区农村自来水全覆盖。统筹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等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

 (十一)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 认真履行定点帮扶裕安区韩摆渡镇苏北村、分路口镇杨集村牵头职责,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末对账。定期召开帮扶工作协调会,统筹定点帮扶工作情况,督促抓好帮扶措施落实。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加强两村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两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容村貌改善。继续深入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认真落实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任务,强化帮扶职责,确保按时完成减贫任务。

 三、保障措施

 (一)压实水利扶贫工作责任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局党组定期研究水利扶贫重大问题,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统筹,研究推进水利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局机关有关科室、有关单位结合职能和工作安排,抓好水利扶贫相关政策、规

  10 划、资金、监督等工作落实。各县区水利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实化细化 2018-2020 年三年水利扶贫任务,抓好方案编制、资排、项目实施、验收移交、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要加强扶贫工作力量,选拔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扶贫工作,并大力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工作。

 (二)加大水利扶贫资金投入 发挥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作用,健全贫困地区水利投资保障机制。强化资金整合,做好水利扶贫项目库建设和绩效管理,加快前期工作,将助力脱贫攻坚的水利项目纳入贫困县区脱贫攻坚项目库、年度预算绩效目标统筹安排建设。

 (三)强化水利扶贫机制落实 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水利需求调查,将年度水利项目安排与脱贫攻坚时间进度、任务要求对接。强化项目储备机制,指导县区加强水利扶贫项目库建设,完善三年滚动管理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实行水利扶贫项目台账管理。强化统计分析,完善水利扶贫统计报表制度,加强市、县二级水利扶贫统计审核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狠抓水利扶贫作风建设 把水利扶贫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精简会议文件,注重工作实效,减少填表报数,减轻基层负担,让

  11 基层把精力放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开展水利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督促指导各地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决克服和解决水利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强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强化水利建设资金和项目监管责任落实,督促水利行业风险防控措施落地。

 (五)加强水利扶贫 监督考核 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水利扶贫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月统计工程进展,督促工程进度。积极会同财政、扶贫等部门开展水利建设扶贫工程现场督查、绩效评价等工作,将结果与项目资排、评优评先等挂钩。根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开展水利扶贫工程考核,以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水利扶贫工作。

 (六)营造水利扶贫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水利扶贫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宣传水利扶贫政策举措、工作部署、进展成效、典型经验。加强水利扶贫舆情研判,认真做好舆情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