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正文

聆听党史,学习感悟

时间:2023-04-16 1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聆听党史,学习感悟

  坚定一个怀揣了百年的初心。这一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吸引我的地方,她让我看到,这是一个有着远大光明前途,走过百年仍将散发耀眼光芒的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聆听党史,学习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聆听党史,学习感悟一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虽然对党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听了孙教授的党史课,内心还是感慨万千。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党史是所有党员同志们的必修课。不管身处何方,身处何境,也不管职位高,低岗位分工,都应当始终扛好党员这面旗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从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教书育人初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不断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聆听党史,我对党的百年奋斗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党的光荣传统、伟大成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深刻领会到学党史就是学历史:历史是的教科书,党史是明灯、似号角,照亮前行之路,激发奋斗之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党史中汲取持续深厚的奋斗之力,传承共产党人不畏艰苦的韧劲、善作善成的毅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帮助、引导、陪伴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聆听党史,学习感悟二

  我们的党,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意义的党。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同志敏锐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决心在华夏大地上播撒下中国共产党的种子。在那个无数中国人不断发起救亡图存反抗的时代,资本家、学生、工人,多少能人志士举全身之热血振臂一呼,只为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无数的流血与失败阻挡不住中华儿女挽救中国的决心,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仿佛在无数中国人摸索向前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长明灯。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一个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与人民并肩而立的党,才能于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找出一个最为光明的转折点。

  我们的党,是一个不断新生永远年轻的党。自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我们的党便带领人民群众开启了反抗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坚持改革开放的漫漫征程。走过内忧外患与战争磨难,用短短40余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科技高速发展的中国奇迹,以绵延世界上7%的耕地喂养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此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之际,我们的党却并不像一个耄耋沧桑颤颤巍巍的老人,她反而在紧跟时代的脚步,以一种勇于革新、不断审视自我前进速度的姿态,大踏步地走在时代前沿。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有时会拐向弯路,有时会发现柳暗花明。在这条并不平顺的路上,我们党选择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指出自己可能会犯的错误,也敢于不断修正与完善自我。在和平年代,拿得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只为坚定一个怀揣了百年的初心。这一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吸引我的地方,她让我看到,这是一个有着远大光明前途,走过百年仍将散发耀眼光芒的党。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参加第十八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时曾说,人类社会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还是工业4.0的提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的涌入,都在以不可预见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我想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面对的未来,一定是一个传统行业受到碰撞、反应,重新洗牌的时代,是一个中国崛起、国际社会力量更迭的时代,是一个见证人类历史、见证世界变革的时代,是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的我们站在决定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上的时代。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写的那样:“这是一个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今时今日处在这样时代背景之下的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时代所带给我们的机遇,无论我们个人的力量有多么微小,都可以担当起责任,相信每一位中国青年此时的选择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哪个方向。也许我们来自不同行业,也许我们怀有各自的迷茫,我们责任的来源和组成也各不相同,青年时期要立志高远,不但要立足岗位、学精业务,更要时刻胸怀祖国,去思考自己可以为国家、甚至为人类社会做出点什么,改变点什么。无须过多关注结果,过分怀疑个人的微小力量能否有所成就,只是大胆放手去创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便足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惊天动地的奇迹。此刻,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我们作为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力者,应当时刻学习和继承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怀揣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聆听党史,学习感悟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土壤里,映射出我们是一个谦卑的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当下都在对未来进行筹划,而未来尚不存在,那么这一份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该如何安顿?成了人生的问题。

  上个世纪20年代,陈望道收到戴季陶的邀请,翻译《共产党宣言》,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敬和信仰,他欣然答应。为了能够精确翻译,他同时参考了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为了能够潜心翻译,陈望道回到老家义乌分水塘村,环境极其简陋:一间破旧的柴屋,里面两条长板凳架起一块木板,即是床铺也是书桌,桌子上一盏煤油灯,伴着他走过无数寒夜。刺骨的寒风透过墙缝钻了进来,冻得他手脚发麻,陈望道搓搓手,又继续提笔,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有一天,陈望道的母亲看到废寝忘食的儿子,便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过了一会儿,母亲来取碗筷,惊奇地发现儿子满嘴乌黑,红糖却原封未动。老人家爱怜又带几分生气,问道:“吃完啦,这糖甜不甜呀?”陈望道仍浑然不觉,头也不抬说:“甜,甜,真甜。”母亲无奈地笑笑说:“你倒是自己看看,墨汁都被你蘸完啦。”陈望道这才意识到由于自己过于投入,误把墨汁当成了红糖。

  经历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到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他们无不为此赞叹:短短的一个多月,陈望道竟完成得如此出色。这个中文译本的问世,无疑就是将一把钥匙交到中国先进的探索者手中,开启了中国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

  纵观陈望道的一生,一旦尝过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无论时局如何变化,陈望道始终坚守并用一生来坚守和诠释马克思真理的力量。也正是信仰和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他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而他做学问的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后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今天,我们不忘初心,满怀希望踏上新的征程,以信仰为旗,以苦干实干打底,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这就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好途径。
 

推荐访问:党史 聆听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