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和成秘书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正文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8-29 17:3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供大家参考。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9 月 18 日在领导班子集中帮建会上的讲话,在公司党委中心组组织学习的基础上,我个人也进行了反复学习与思考。**书记的讲话对“领导班子怎么建、队伍怎么带、检验的标准是什么”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解答,对电气化公司抓好自身班子建设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作为电气化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我个人感到受益匪浅,结合公司实际,浅谈一点体会。

  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以往的工作基本顺利稳定,进展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书记的讲话要求,仍然需要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看到不足,特别是与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不相适应。党建工作是“根”,生产经营是“叶”,根深才会叶茂;党建工作是“魂”,结构任务是“体”,魂强方能体魄。党建与经营紧密融合,把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是公司开展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最终达到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此我也信心满满,下步重点工作是:

  1.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打造讲政治、懂规矩的领导班子,落实主体责任,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忠于党忠于企业,达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目标。

  2.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

 心组的龙头作用,加强中心组学习,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政治学习、集中培训等,加强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理论武装,党委中心组每两个月至少组织 1 次集中学习研讨。

  3.坚持培养优秀年轻的干部,积极构建青年员工竞升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成才,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培养“敢抗事、愿干事、能做事”的干部,对“不担当、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调下去。严格落实集团公司“13131+x”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学习型组织,推动新入职学员每周学习常态化,举办“导师带徒”活动,为今后夯实基础、切实提升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供保障。

  4.坚持纪律约束,始终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司的部署要求,围绕集团公司“新、严、实、效、信、公、容、勤、责、廉”十字工作作风,积极响应落实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将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作为提升干部员工纪律和规矩意识、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的重要工作,并有机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促进公司合规、稳健发展。

  5.坚持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协同互动、一体推进,抓党建工作的同时保证业务工作落实和目标实现;抓生产经营的同时管好思想、带好队伍。把党建主题与管理理论对接起来,将党建主题转化为管理办法、管理语言,以党建“软实力”助推生产经营“硬发展”。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和建设融入到电气化公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

  2020 年注定既不同寻常又不同凡响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把班子建好,把队伍带好,把任务完成好,以优

 异的成绩为集团公司“双千亿、五百强”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恢宏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政治考量、强烈的历史担当,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校党委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到加强自身建设、把好办学方向、建设一流大学、塑造大学文化的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党建工作这一基础工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高校党组织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贯彻落实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高校实践和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高校党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谋划和系统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党的建设质量,引领和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南大学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立干部网上学习平台,构建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学习机制,推进“两委”委员巡听旁听督学,建立党务干部全员上党课领学机制,打造学习教育“示范区”。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宝哥说》广受学生欢迎,已成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品牌。

 学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连续 16 年探索实践任期目标责任制,增强党员干部的奋斗激情和责任担当;大力实施“书记工作室”“样板党支部”“党建创新项目”等,形成“组织覆盖有实效、基层组织有力量、支部书记有作为、党员队伍有质量”的生动局面。

 坚持不懈抓好立德树人这一固本工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回顾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人才培养一直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大学办学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中心环节,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教育规划、教育内容、教育思维、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的整体性构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江南大学党委紧紧扭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办学生命线,打造“思政创新、教学改革、协同育人、质量评价”的四轮驱动体系,实施“教师卓越计划、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国际化拓展计划”三大举措,实现“学业导师、新生研讨课、卓越课程、学科竞赛、辅修专业、专业认证”六项突破,推进至善学院培优、体育精神培育、勤工助学改革,探索形成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11 项,其中“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体优化思政课主渠道,实现教学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信仰体系”转化,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有效途径,共同打造思政教育“同心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连续获得“挑战杯”优胜杯、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坚持不懈抓好“双一流”建设这一战略工程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作出的重要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方向指引。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的“双一流”建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中国教育优秀历史传统相结合,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弯道超车”;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高校党委需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牵引,凝心聚力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

 江南大学党委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服务。学校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在 ESI 评价榜上,农业科学等 5 个学科进入全球前 1%。

 同时,学校注重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在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与支撑,诸多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获得国家

 科技成果奖和中国专利奖金奖,以一流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支撑保障一流学科建设。

 坚持不懈抓好文化建设这一铸魂工程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所大学传承发展的内在基因,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牢牢把握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以塑造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落脚点,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体现文化自信。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自身的历史传统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课堂、生活和文化之中,培育气质鲜明的大学文化,使之成为大学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

 江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秉承“因轻而立,依轻而兴,靠轻而强”的传统,融合崇文重教、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江南文脉和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教育传承,凝练形成了“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这既是学校师德师风的体现,是学校校风校魂的写照。

 新时代,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系统推进优秀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现大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以一流学科文化塑造“双一流”的精神底蕴,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设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以校园文化精品建设作为以文化人的有效

 载体,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校党委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书写教育奋进之笔,在新的征程上实现高校新的跨越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认真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履行强军首责的顶梁柱。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着力提升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工作机制,把“两个维护”体现到谋划企业发展战略、高质量完成航天重大工程任务中。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体现到科研生产全过程,着力构建系列化、实战化装备体系。

 坚定不移守初心担使命,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力军。强化系统观念,加快打造重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组织的力量延伸到重大工程一线,建立经常性“党性体检”机制。

  坚定不移应变局开新局,做服务国计民生的排头兵。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专项工作。建立全级次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深入全部二级单位,并延伸到三级单位党委和党支部进行“全面体检”。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恢宏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政治考量、强烈的历史担当,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校党委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到加强自身建设、把好办学方向、建设一流大学、塑造大学文化的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党建工作这一基础工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高校党组织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贯彻落实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高校实践和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高校党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谋划和系统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党的建设质量,引领和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南大学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立干部网上学习平台,构建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学习机制,推进“两委”委员巡听旁听督学,建立党务干部全员上党课领学机制,打造学习教育“示范区”。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宝哥说》广受学生欢迎,已成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品牌。

  学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连续 16 年探索实践任期目标责任制,增强党员干部的奋斗激情和责任担当;大力实施“书记工作室”“样板党支部”“党

 建创新项目”等,形成“组织覆盖有实效、基层组织有力量、支部书记有作为、党员队伍有质量”的生动局面。

  坚持不懈抓好立德树人这一固本工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回顾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人才培养一直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大学办学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中心环节,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教育规划、教育内容、教育思维、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的整体性构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江南大学党委紧紧扭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办学生命线,打造“思政创新、教学改革、协同育人、质量评价”的四轮驱动体系,实施“教师卓越计划、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国际化拓展计划”三大举措,实现“学业导师、新生研讨课、卓越课程、学科竞赛、辅修专业、专业认证”六项突破,推进至善学院培优、体育精神培育、勤工助学改革,探索形成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11 项,其中“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体优化思政课主渠道,实现教学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信仰体系”转化,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有效途径,共同打造思政教育“同心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连续获得“挑战杯”优胜杯、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坚持不懈抓好“双一流”建设这一战略工程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作出的重要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

 定位和方向指引。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的“双一流”建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中国教育优秀历史传统相结合,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弯道超车”;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高校党委需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牵引,凝心聚力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

  江南大学党委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服务。学校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在 ESI 评价榜上,农业科学等 5 个学科进入全球前 1%。

  同时,学校注重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在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与支撑,诸多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和中国专利奖金奖,以一流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支撑保障一流学科建设。

  坚持不懈抓好文化建设这一铸魂工程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所大学传承发展的内在基因,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牢牢把握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以塑造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落脚点,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体现文化自信。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自身的历史传统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课堂、生活和文化之中,培育气质鲜明的大学文化,使之成为大学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

  江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秉承“因轻而立,依轻而兴,靠轻而强”的传统,融合崇文重教、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江南文脉和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教育传承,凝练形成了“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

 训精神。这既是学校师德师风的体现,是学校校风校魂的写照。

  新时代,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系统推进优秀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现大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以一流学科文化塑造“双一流”的精神底蕴,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设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以校园文化精品建设作为以文化人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校党委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书写教育奋进之笔,在新的征程上实现高校新的跨越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经验材料】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雁飞南北靠头雁,船行千里靠舵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方能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引领和保障。

 突出政治引领,把稳发展“ 方向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面前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为民担当的执政本色。“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繁重的攻坚任务,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发展航船掌好舵,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提升组织引领,建强发展“ 主心骨”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云南相继

 部署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各级党组织成为凝聚力量的“红色引擎”。迈上新征程,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通过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基层党建迈上新台阶。着力锻造“头雁方阵”,选好干部、配好班子、树好导向,以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 100 周年等为契机,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强作风引领,涵养发展“ 好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的法宝,良好的作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云南要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探头”作用,突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检查,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作风和腐败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在行动,关键靠落实,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以高质量党建助推云南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我国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鲜亮的政治底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高校党委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要求,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是高校党委的首要政治责任。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校党委要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把好大局,教育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形成高度自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带领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警觉,坚决与各种政治信仰不牢靠、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方向有偏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作斗争。

 (二)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是保持高校团结统一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创新为引领,建立健全党员师生理论学习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夯实铸魂育人主渠道。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阻击各种错误思潮渗透。通过教育武装,使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的政治信仰和实际行动。

 (三)强化方向引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关乎高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使命,必须牢牢把握、坚定不移,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这就决定了高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党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的职责,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四个服务”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保持和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四)强化组织引领,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组织引领,首先要抓好党委建设这个龙头,要强化政治担当,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切切实实把高校这列“火车”带起来;要把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心,持续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和基本能力建设,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质量、加强后进支部转化变量,真正使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强起来;要扭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让党务工作者增底气、强本事、有舞台,让广大师生党员作表率、立标杆、当头雁,以积极作为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好、执行好、落实好。

 (一)明确管什么:坚持党委全面领导。

 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领导,关键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落实:

 一是坚定落实党管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好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中的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面向,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定落实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推动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优势;加强阵地管理,建强高校融媒体平台,坚决阻断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言论发声的渠道,筑牢建固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

 三是坚定落实党管干部人才。坚持科学培育和选人用人,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做好干部人才发展规划,拓宽干部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打造合理的高素质干部人才梯队;坚持思想素质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双管齐下,促进年轻干部成长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坚持厚爱与严管结合、激励与约束并举,推动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党委班子凝心聚力抓人才工作,要特别注重与高端人才诚交、深交朋友,并为其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四是坚定落实领导改革发展。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扛起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责任。坚持抓改革促创新,围绕学校近期和中长期奋斗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全力落实,不断增强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大力强内涵提质量,着力提升引领内涵建设的本领,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优势;落实促和谐保稳定,牢固树立依法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二)明确怎样管:坚持党委集体领导。

 必须明确,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党委书记一个人说了算。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必须坚持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是健全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委(常委、全委)会以及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的决策范围和议事规则,提高议大事、谋大事的素质能力。二是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决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和议而不决。讨论决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师生切身利益等“三重一大”事项,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沟通酝酿,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三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党委集体决定的事项,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个人无权改变。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分头落实,积极主动、勇于担责,杜绝决而不行、推诿扯皮。四是健全完善相关具体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无缝隙、无缺位、无死角。院系党组织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与行政共同决策院系重要事项,共同负责落实院系各项工作任务,把好政治关、方向关。

 (三)明确谁来管:坚持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相统一。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中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一方面,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障,校长负责的核心是对党委的决策负责,校长负责的真正落实要靠党委的坚强领导去推动。另一方面,实行校长

 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重要基础,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本身就是党委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既要通过校党委的领导职责得到具体体现,也要通过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得以落实,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全面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在党委的支持下,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通过校长办公会议等具体途径,研究提交党委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落实党委的决议和部署,保障党委的各项决定全面贯彻落实。

 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要建强政治组织,加强政治教育,做好政治动员,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其内在的组织整合和外在的凝聚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高校贯彻落实。

 (一)持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一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利用好组织生活会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推动制度落实常态化,促进每一名党员自觉形成“政治生物钟”。二是一以贯之地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常抓不懈地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政治警

 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斗争精神,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二)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一是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要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不断强化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建立和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主动适应高校管理模式、办学形式、教学科研实际的新发展、新变化,加强探索在新型教学机构、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创新创业团队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等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面覆盖。要特别注重深化拓展学生支部建设,推进党建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科学研究和社团建设、公寓生活的全过程,通过与教师支部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提升学生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让学生支部在学生工作中扛大旗、唱主角。三是强化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标准+责任”的党建工作体系,大力推动支部工作的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三)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一是严格选任标准。要细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标准和条件,确保把党性观念强、业务素质高、道德修养好的党员骨干教师和信念坚定、志向远大、品学兼优的党员学生选拔为党支部书记。二是压实政治责任。要求党支部书记在

 带头履行好基本职责的同时,自觉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推进中心工作提质创优上来,努力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培养培训。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后备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及时把政治素质好的教师骨干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专业素质好的党员教师和学生培养发展为教学、科研、学习骨干,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人才支撑。

 (四)培养发挥时代先锋作用的党员队伍。

 一是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科学设计师生入党教育培养体系结构,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吸收思想先进、行动积极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优秀积极分子,在源头上保障党的组织肌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二是健全完善“双培养”机制。围绕“双培养”机制落实,创新抓手、载体和举措,使之成为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三是加强新生力量培育发展。引导帮助青年学术骨干、学科(专业)带头人、拔尖领军人物和优秀学生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及时把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吸收入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四是坚持从严党员日常管理。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党建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确保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严”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落细。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担当。

 一要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担当好、坚决落实好。二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办学治校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将每个方面、每一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抓实党委这个关键主体。

 一是构建“大党建”格局。坚持党委、书记、有关部门和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党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健全责任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既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又落实好纪委监督责任;既落实好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又落实好班子成员党建、业务“两手抓”。三是加强督导考核。严格基层党建责任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坚持述职评议与实地考核相结合,考准履职情况,列出问题清单。通过考核传导工作压力,推动问题解决。

 (三)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

 一是拧紧思想“总开关”。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层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路桥区六届三次党代会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一以贯之,认真落实,严责任、严管理、严监督、严执纪、严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融入大湾区战略,党建是主平台、主战略。加快打造活力新区、建设美丽路桥,党建是主载体、主抓手。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个“根”和“魂”;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去引领、去推动。

 在新的发展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一要坚决守正创新,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把落实“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要坚决崇尚实干,深化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三要坚决织密建强,优化组织体系。统筹推进新一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大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确保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四要坚决激浊扬清,净化党风政风。紧紧围绕“建设清廉路桥、打造廉洁之城”战略目标,全面实施“双样板”工程,着力打响两大战略品牌。五要坚决惩治腐败,硬化纪律约束。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推进反腐败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六要团结共事,凝聚强大合力。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完善区委领导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砥砺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用担当书写伟业,用实干创造未来,加快打造活力新区、建设美丽路桥,奋力推进“两

 个高水平”标杆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在现代化湾区发展进程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为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交上一份最亮丽的时代答卷。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是一所集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本、专科教育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目前有教职工 314 人,全日制和开放教育在籍学生 9032 人。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新格局,强化“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依法治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019 年6 月,学校被淮安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三能两双”人才。学校坚持“专心致力于促进学生自然发展、自主发展、自信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进落实“能吃苦、能合作、能创新,身心双健、德技双馨”的“三能两双”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打造“学在淮安”职教品牌。围绕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了以“专业技能证书、行业执业资格证书、核心课程合格证书”与毕业证书有机衔接的标准体系,形成了“学做合一,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体验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育人理念,实施“体验式”德育,“体验式”德育已凝练成为学校的品牌,学校

 被评为“全国素质拓展教育优秀培训机构”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 强”。

 彰显校本特色,凝练特色校园文化。学校确立了“特色显著、苏北领先、全国知名、接轨国际水准”的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目标和“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优质化”四大发展战略;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有思想、善实践、会创造,严谨治教、诲人不倦”的活力型、实力型、魅力型教师队伍和“谋发展、敢担当、重落实、善创新”的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三风一训” ,即“厚德笃行,敬业励学”的校风、“严谨治教,诲人不倦”的教风、“天道酬勤,技无止境”的学风及“自胜者强”的校训,营造了和谐、文明、积极、进取的学校文化。

 坚持教学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特色主导产业,牵头成立淮安市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政、行、校、企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能力显著增强;拓展国际合作,与德国工商总会海外商会合作成立了苏北地区首家“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引进了国际认证的职业技能 AHK 证书标准,进行“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实践,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工人;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呈现新气象,专业集群效应显现。

 三、推进转型升级,终身教育成效显著 坚持学历教育和开放及社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遵循“源于电大、高于电大、新于电大”这一转型目标,整合电大现有资源和其他社会

 资源,推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服务社会大众终身教育需要,初步建成灵活开放特色彰显的新型开放大学。目前,淮安市社会教育指导中心在学校挂牌,淮安市成人教育协会(筹)会长单位也设在学校,办学、指导和服务三位一体,市域社会教育持续推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坚持服务社会,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近五年,学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2000 多人,作为市首批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年均为企业员工、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等开展社会培训 5100 余人次,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被市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称号,被表彰为淮安市服务大企业先进集体、淮安市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承办了全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流赛项、全省职教年会、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德职教交流周等重要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推荐访问:高质量 助推 党建 引领 学校

猜你喜欢